图书标签: 王人博 随笔 散文随笔 广西师大出版社 文化 宪政 法学 中国政法
发表于2025-02-12
孤独的敏感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民说:孤独的敏感者》是一个有关闲逛者的故事: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有趣的是,虽然作者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宪政学者(《南方周末》),但他却说:专业性的学术在他这里,那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是人为挤出的一个地方,而剩下的那一大片空地,却被一个叫“闲逛者”的主人所占据。他没有固定的姿态,没有专注的事物,其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闲逛。闲逛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他偏爱的是后一种。黑夜中的漫游是一种无聊的快乐。鲁迅、本雅明、竹内好、北野武都是他造访的主人。其实,也不是造访,算是一种顺道的路过,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探头探脑。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要说明一点的是:闲逛者并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王人博:生于1958年,著名宪政学者,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主编,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在“西南”,被称为“西南政法的马克思”,是西南政法的精神领袖;在“法大”,“为人不识王人博,法大四年算白活”广为流传,曾被民间20余次提名中国政法大学“影响最大的或最能代表法大形象的人”。
其代表作品:
《法治论》(1989,与程燎原合著),90年代国内外极有影响的名著,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
《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1997),中国宪政文化研究范式的奠基之作;
《宪政的中国之道》(2003),“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宪政研究”(《南方周末》)之一;
《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的关键词》(2009),“关键词”研究的代表作。
文人气过剩
评分一个宪政学者,在捧许嵩…………
评分笔记做完,终于可以标了。前后算下来,这本小书花了我2个多月?一方面是拖延,另一方面是电子版做的笔记丢失,只能重读一遍。 还有两本王人博的大著——法治论与权利论——待读。读完他们,王人博就告一段落了。本来是在阅读经济学的间隙作为消遣读物,结果经济学因为看到很多数学公式看不下去了……慢慢重拾吧。 都没有说本书。 本书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王的散文一股论文味道,太过斧凿,反失真切,没有太多让人共情的地方。只能说还行……
评分读出了王老师对现代性的隐忧与拒斥及对理性的怀疑。不难理解,凡深具人文情怀的学者无不偏向于人是经验的动物这一命题。
评分太杂
闲逛人生——电影、音乐、书籍。 都说人是生命的过客,而这“过客”的姿态,却因人而异。匆匆而过、糊涂而过、悠悠而过……说不上好或坏,各人的选择罢了。 而王人博老师选择的是闲逛者的姿态。路过的人、事、物,不看白不看,不侃白不侃,却没有完成任务的逼迫感。 人活于世上...
评分思想者、阅读者、写作者因孤独变得更为“敏感”。思考与表达都让人趋于细腻,但这还不至于敏感。敏感的真正原因,却只在于,“他走回了他的内心世界”。 不能不说,《孤独的敏感者》(王人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个很好的书名。单就这个词组而言,就很恰当的刻画了思想...
评分才云鹏 2013年1月27日《深圳晚报》http://wb.sznews.com/html/201301/27/content_2364105.htm 2013年8月18日《法制日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30818/Articel12003GN.htm “为人不识王人博,法大四年算白活”,这句略带调侃的小口号洋溢着褒...
评分宪政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先生推出了他的新著《孤独的敏感者》,其中收录的文章却多与宪政无关,而大都是一些专业之外的随笔类文字——内容关涉影像、音乐、阅读、过去的记忆……如此等等。如果把宪政看作是王先生平生修习的主业,那么,这些信手拈来的随笔类文字则是...
评分学者王人博在学术以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闲逛者,一个世界的看客。他没有出世的情怀,也并不积极地入世,只是在世间悠游。“有人说,正常的精神状态与非正常的精神状态的边缘就是艺术的温床”,那么在入世与出世间就是闲逛者看清世界的最佳角度。 《孤独的敏感者》一书收录了...
孤独的敏感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