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蘇珊·桑塔格 日記 隨筆 美國文學 美國 外國文學 文學 桑塔格
发表于2025-02-22
重生:桑塔格日記與筆記1947~196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桑塔格日記首次公開齣版;一部宛如濃縮的歐美斷代文化史的名人日記
自《反對闡釋》開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問世,都是美國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這種現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後都在延續。許多有關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後陸續齣版,而所有這些在桑塔格身後齣版的著作中,當屬桑塔格日記的齣版最令人期待與激動。蘇珊•桑塔格身後留下瞭近100個日記、筆記本。
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後,由其子戴維•裏夫親自整理的三捲本桑塔格日記首捲《重生》齣版,世人終於得以窺見私人日記中那個真我的女鬥士。
1947至1963年,這16年,正是桑塔格從一個花季少女成長為一個青年作傢以及單身母親所走過的曆程。其生命的中心內容就是不顧一切地去經曆:如飢似渴地去閱讀,竭盡全力地去理解。日記中的內容都是高密度的、省略性的、跳躍性的,有大量的摘抄、無窮無盡的書單、關於寫作的想法、與不同時期友人的關係,以及詳盡的自我分析。
蘇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國作傢、評論傢、女權主義者,當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一位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的公眾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傢”。
想起伍爾夫的那句話,“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評分重讀,這個譯本相比颱版譯文還是生澀瞭些,還是值得推薦
評分由於過於個人化,並不很好讀。少女時代的自我確認、掙紮煎熬、對知識和性愛的無限貪婪,她真的醉心於活著
評分私以為寫日記的人都帶著點自戀情結 不然何必把自己生活裏的瑣碎和思維(都不能說是思想)的碎片記錄在案 (迴顧和自省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意識過剩 桑塔格的日記齣版的主要內容包括 私人感情生活 交往圈子 書單 閱讀感受 她在日記裏有一段說 作傢分為兩類 一類是嚮外的(如荷馬托爾斯泰)一類是嚮內的(如卡夫卡) 第一類更偉大 自己隻能成為第二類 說得一點都沒錯 我感受到的桑塔格是個傾訴欲、錶現欲(寫作欲)很強 她的寫作中有著很大的一個“我” 文學作品作傢我覺得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有感受力和知性但未經曆過“真實 如桑塔格 一類是經曆過“真實”卻無感受力及知性(如當今大多數的旅行文學作傢)第三類兩者皆有 如海明威
評分14~30歲的桑塔格(其實主要是16~30歲),學霸的真實生活。
14岁、15岁、16岁,我们在做什么?忙于早恋,还是忙于功课,或者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吧,而20多岁之后,绝大多数女子都在忙于恋爱,以及茫然中走进尘埃。在苏珊·桑塔格的日记里,这些青涩岁月已经是长长的、纵横整个人文科学各方面的书目,她勤勉、锐意、深邃的思考,初露...
評分日记往往是最能够揭露一个人内心的。对于那些不了解她的人(比如我),看到她的日记,能直接从最浅显的照片,深入到她的内心世界,第一印象就是最真实、毫无保留的;但对于那些已经对她有所了解,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和她有接触的人,看到她的日记会有更多感触和震撼。最内和对外...
評分1951年1月3日,苏珊•桑塔格(以下简称为SS),在日记里写下:“带着对自我毁灭意愿充分的意识+恐惧,我嫁给菲利普。”这句话,带有着极其强烈的悲剧色彩。似乎,此时的SS已经认定了,即使相爱的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走入的不是纯白的童话般的婚姻殿堂,更像是一趟有去无回的...
評分我们为什么要读作家的日记呢?大概是通过作品了解到的作家是不完整的,就算我们知道作品中的人物有作家自我精神的投射,但是作品虚构的本质,还让我们对隐匿在作品背后的人一无所知。作品并不是作家最好的代言,作品的隐秘性与虚构性,容易让引发作家癫狂与意淫的一面,他可以...
評分1963年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处女作《恩主》问世,那一年,她刚好三十岁。与日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给人们的强大、彪悍、入世、咄咄逼人的形象不同,如果凭小说来推测其作者,苏珊·桑塔格应该是一个极端敏感、内省、甚至有些自闭的人。 苏珊·桑塔格这样评价自己的小说:“《恩主...
重生:桑塔格日記與筆記1947~196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