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据推测,少年时期的莎士比亚就读过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但历史学家不能确定莎士比亚具体的出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亚与安妮·哈撤韦结婚。这对夫妇在1583年有了女儿苏珊娜,两年后又有7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住在伦敦。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演员,后来成为了剧作家。他的剧团即国王剧团,经常在环球剧场表演,莎士比亚是该剧场的股东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一些诗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诗。1611年,他离开剧场喧嚣的生活,归隐于斯特拉特福镇,住在镇上的第二大房子里,成为了一名乡绅。这之后,莎士比亚度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从他的时代到现在,莎士比亚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一些人向我赞赏先父施咸荣的译作,称他是一位翻译家。但他们未必知道,父亲却多次称自己只是一名老编辑,因为他将近二十余年的生涯都是在做英美文学译作的编辑工作。他临病逝前半个月,曾与我追忆往事,进行了一次长谈。这回长谈有三分之一工夫,是跟我谈那部《莎士比亚全集》...
评分简短地说些意见: 第一,莎士比亚之英文对现代英语标准之确立至关重要。KJV《圣经》文笔刚健古奥,学得不得法,不见得对英文有帮助。但是莎翁文采飞扬且兼哲理,外研社这个版本又有详细注释,无论对于增加词汇量还是体悟英国文学,功莫大焉。 第二,莎翁对于学者影响极大。...
评分向朱生豪致敬 □/徐强 在《尤利西斯》中译本的序言里,萧乾先生谈起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甚至可以说是“耻辱”的往事:1942年,他在英国伯明翰参观莎士比亚作品外国译本的展览,展台上陈列着一套日本人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精装烫金数十册”,蔚为大观。而在这套全集旁边...
评分见到了译林的版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那种小开本对照看了一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前言说文字部分大致上一仍其旧(朱生豪译本),只有少量改动。那么这次对照,我想上海古籍出版社说的是不错的。至少这两种版本的差别不是一个大字所能包含的。 我们说“校”,便应该以原本为依据...
评分在连英国学生都不怎么读莎翁的年代,中国仍有不少文学青年喜欢他,已经十分值得骄傲了.我不是文学青年,不过也曾略读一二. 最大的感觉是翻译得不好.虽说已有许多版本,不乏大师名家手笔,却依旧令人难以叫绝.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文才风姿,大概还是需要读原著比较合适吧.只怪自己...
11.8-12.28读毕。莎士比亚共存世剧本38部,十四行诗集1部。此作品集选遍19部剧本和1部诗集,基本包括了莎翁最有名的悲喜剧。虽说是诗体译本,但读起来和散文体差不多。因为没有系统的通读朱译全集,也不好做比较。莎翁的喜剧还是很明显不如悲剧,历史剧介于二者中间,《亨利四世》最爱
评分悲剧首推四大悲剧加亨利四世、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喜剧只推威尼斯商人。
评分方平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约二十年来似乎颇受冷遇。其实整体而言,这是我比较最喜欢的莎士比亚中文版本。朱生豪与梁实秋,论其文化构成都是民国人,一同代表了当时译莎剧的至高成就,但并非没有可超越的地方,有些措辞现在读来,也未能摆脱译本寿命五十年的定律。假如莎士比亚属于一切时代,民国味道,未必适合。
评分11.8-12.28读毕。莎士比亚共存世剧本38部,十四行诗集1部。此作品集选遍19部剧本和1部诗集,基本包括了莎翁最有名的悲喜剧。虽说是诗体译本,但读起来和散文体差不多。因为没有系统的通读朱译全集,也不好做比较。莎翁的喜剧还是很明显不如悲剧,历史剧介于二者中间,《亨利四世》最爱
评分悲剧首推四大悲剧加亨利四世、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喜剧只推威尼斯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