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苏珊·桑塔格 日记 随笔 美国文学 美国 外国文学 文学 桑塔格
发表于2025-01-22
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塔格日记首次公开出版;一部宛如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的名人日记
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
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后,由其子戴维•里夫亲自整理的三卷本桑塔格日记首卷《重生》出版,世人终于得以窥见私人日记中那个真我的女斗士。
1947至1963年,这16年,正是桑塔格从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身母亲所走过的历程。其生命的中心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日记中的内容都是高密度的、省略性的、跳跃性的,有大量的摘抄、无穷无尽的书单、关于写作的想法、与不同时期友人的关系,以及详尽的自我分析。
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1933—2004),美国作家、评论家、女权主义者,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的公众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
私以为写日记的人都带着点自恋情结 不然何必把自己生活里的琐碎和思维(都不能说是思想)的碎片记录在案 (回顾和自省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意识过剩 桑塔格的日记出版的主要内容包括 私人感情生活 交往圈子 书单 阅读感受 她在日记里有一段说 作家分为两类 一类是向外的(如荷马托尔斯泰)一类是向内的(如卡夫卡) 第一类更伟大 自己只能成为第二类 说得一点都没错 我感受到的桑塔格是个倾诉欲、表现欲(写作欲)很强 她的写作中有着很大的一个“我” 文学作品作家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有感受力和知性但未经历过“真实 如桑塔格 一类是经历过“真实”却无感受力及知性(如当今大多数的旅行文学作家)第三类两者皆有 如海明威
评分14~30岁的桑塔格(其实主要是16~30岁),学霸的真实生活。
评分14~30岁的桑塔格(其实主要是16~30岁),学霸的真实生活。
评分干货没有想象多,十四、五岁的桑塔格当然是令人惊艳的。但是她并没有完全在日记里掏心掏肺。更多的是事态和筹划而非情感。对性欲确认远超生活之爱。
评分她渴望愛,害怕獨處,不斷地愛,不斷傷害。談不上別人傷害她,對愛的渴求,對性的渴求,如同她對知識的渴求。“從幼年起”,她“就一直享受著對獲得知識的狂喜。”狂喜就是狂喜,她異乎尋常的早熟,敏感,她的內心世界複雜得猶如整個宇宙,因此她認為自己是屬於內在型作家(同卡夫卡一類),而荷馬,托爾斯泰等在她看來的外在作家似乎偉大得多,他們試圖再現一個帶著令人讚歎的仁慈的世界,而她,則只能是打開癲瘋之瓶的蓋子。她不間斷閱讀與寫作,記筆記,看電影,戀愛,又因為大手大腳愛花錢而不得不多掙錢。她懷疑自己的真誠,覺得話太多,又無法抑制自己內心的感情,她除了對別人訴說,更把這一切訴諸筆端,寫進一本又一本日記中。我熱愛她,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這個摩羯座女孩,對愛的堅定和執著,猶如她對待生活和自我一般,絕不妥協。
重生,苏珊·桑塔格日记与随笔 源于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我决定想些日记,我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生活等等 第二次,看这本书了,第一次是图书馆偶遇看的。 重新看了一遍,脑中总是在回想差距,她从小就开始看书了,可能差距在她身边的资源比较多,我自己家里的书,真的好...
评分日记往往是最能够揭露一个人内心的。对于那些不了解她的人(比如我),看到她的日记,能直接从最浅显的照片,深入到她的内心世界,第一印象就是最真实、毫无保留的;但对于那些已经对她有所了解,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和她有接触的人,看到她的日记会有更多感触和震撼。最内和对外...
评分 评分成名前的岁月,让人看到她是如何成为后来的苏珊.桑塔格。这个女人是如勇敢地面对她自己,又是如此无法掩饰地优秀。日记文字的信息量比较大,写得很浓缩和精练。她不断鞭策自己而前进,你能看到她是因为优秀而另类、特别,而不是标榜自己“不一样”。她就是苏珊.桑塔格。
评分苏珊·桑塔格的日记,最早一篇记录于1947年11月23日,其时桑塔格十四岁,日记中提到一句话说,她相信“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智力”。桑塔格的日记由她的儿子戴维·里夫编选三卷出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一卷《重生》。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这一卷的最后一篇记录于1963年的...
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