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
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
外方代表乔治•夏勒亲笔披露往事。
“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
熊猫会被奉为环保偶像,其实毫不足奇。这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打动和改变所有看见它的人;只要有它在场,气氛就焕然一新。对熊猫而言,自由就是在山林环绕的竹海中平静的生活。它不能调整自身来迎合我们,它的需求无法妥协。如果任凭熊猫灭绝,那么所有的高尚情操、人道关怀,所有使它们永垂不朽的企图,都没有意义。
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与我们短暂交会。我们深入丛林追踪它的那几年,得窥它遗世独立的生活方式。本书就是那段短暂光阴的实录,而非回忆。
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
1933年生于柏林,美国生物学家及环保人士,熊猫项目外方专家代表,曾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位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他是第一个受委托在中国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熊猫保护工作的西方科学家,也是第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批准进入羌塘无人区开展藏羚羊研究的外国人。因其对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的杰出贡献,夏勒博士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标杆及楷模,曾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金质勋章、日本国际宇宙奖、《美国国家地理》终身成就奖、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殊荣。
译者|张定绮
台湾大学外文系硕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肄业,曾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文版资深编辑、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笔译组召集人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撰述委员。译有《浮世男女》《阿佛洛狄忒》《寡居的一年》《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午夜之子》等作品,并屡获优秀译本奖 。
特约审校|胡锦矗
1929年生于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他从1974年开始研究野生大熊猫,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也是熊猫项目中方专家代表兼卧龙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被誉为“熊猫教父”、“熊猫教授”、研究“国宝”的国宝。
书的确是好书,可读性很强,也很能增进对大熊猫习性的了解,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保护区与中方共同保护熊猫的野生生物学者,在双方磨合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动物保护理念的差异,说到底还是文化差异所致,而他对熊猫政治的批评,也是基于...
评分作者带着最原始的想法,就是探寻熊猫的生物秘密,包括粪便,活动范围,如何带幼崽,伪拇指的作用,睡多少个小时,人类接近的时候是什么反应等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中国政府合作,保护熊猫。然而合作并不顺利,许多事情只是说说而已,并不去做。从作者角度讲,中国让作者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可以说是熊猫观察日记和其他野生动物观察日记,看到作者观察竹鼠,说实话要不是经常看华农兄弟真不知道竹鼠长啥样,B站还给我科普了一波小熊猫和小浣熊的区别。书里除了讲熊猫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对周围工作人员的评价。我有时候也会想大熊猫和小熊猫,熊猫和熊,小...
作者对事物用情深,开头干吹熊猫外观魅力还有点硬,后面写起实在的目见,笔调就非常优美。夏勒很擅长这种笔法:没有直白地表示情绪的字眼,但通过内容本身的对比,他排列词句的方式使段落很有感伤意味。很多抒情,但这样的研究和叙述如若脱离了主观的情绪,反而不佳。看着书我开始爱上珍珍,像喜欢一只小猫。一个观点我很认同:「资料本身往往没什么意义,但它们可以成为推理和新观念的出发点,提供新角度,在此则有助于了解熊猫及其自然世界」、「他们生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只有一点点津贴,搜集的资讯对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我知道,强迫不感兴趣的人工作很容易,却不会做出好科学」,事事如此。书里对丑恶直言不讳,对好的事也毫不吝惜地赞扬,都点名。讲环保的重要,也还写出那个自足的老人将“被连根拔起”给他的不安。是很恳切的。
评分作者想写熊猫政治,但显然还理解不了,只是耿直地爆黑料,WWF和中国能合作愉快才奇怪。野外考察部分还有意思些,但太琐碎冗长了,一直就收集粪便、抓熊猫带无线电颈圈啥的。
评分两天前在中科院动物所参加了夏勒博士的分享会,86岁的老爷子依然精神矍铄。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你有多爱这些动物,就有人多么想置它于死地”。作为国宝的熊猫,在当时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各种不必要的诱捕,美其名曰“救助”,租借熊猫获取商业利益……夏勒博士在书中发问:我们的行动,到底是保护了熊猫还是加速了它的灭绝?毫不关心的员工、只顾眼前利益和面子的官员,一步步把熊猫推向灭绝的边缘,也难怪本书中随处可见不满与讽刺。这本书是九十年代写成的,今天看来,熊猫保护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书里的观点仍然不过时,动物保护不是一厢情愿,需要面对政策、人事上的各种问题,有时甚至比保护本身还要劳心费神。 另外,亲眼见到夏勒博士,感觉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又富有智慧的人。
评分外国人有一个好,就是不怕得罪人,敢于把手指点到那些无耻颟顸怯懦,屁都不懂还死要面子的人的脸上。
评分相较之熊猫保护,明显熊猫政治更有意思。1.想来中国保护熊猫?拿钱拿设备。2.政出多门与中央地方关系。3.文革遗风、疑惧外国人与基层工作的混日子。4.租借熊猫的经济利益。5.偷猎村民砍树建房骗取可能的拆迁款。“熊猫历经演化而生存在今天的世界,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