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是莫言1989年到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名《酩酊国》。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这个名字在土话里有“臀部”的暗示)奉命到酒国市侦察金刚钻部长吃婴儿的案件。侦察员丁钩儿在调查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婴儿宴的美味,并且目睹了酒国的疯狂社会现状:父母把婴儿卖给酒店,并且因为卖了个一等价钱而自豪、激动。在酒国的美酒和婴儿宴里,丁钩儿很快迷失了本性,最后跌进粪池淹死了。《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小说里还贯穿着酒国一个业余作者与莫言的通信,小说结尾作家莫言和丁钩儿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到酒国考察……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8年我上大学那一年,第一次进图书馆。在图书馆进门对着的书架上看到了莫言作品集,排在一起,长长的一列。不懂得选书,又担心管理员嫌恶,于是迅速抽出了其中的三本,装出熟练而老道的样子排在借书的队伍后面。不料,这一读便欲罢不能,小说竟能写得山花烂漫,也能写得胡言...
评分之前读过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半本《檀香刑》,这本是今年专外课的指定读本,所以又找来读。 说实话,书的背面那一派称赞之词我觉得颇恶心。据说莫言现在成天到晚地想着搞诺贝尔文学奖,经常找大江健三郎那票人给他说好话写推荐信,结果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他。 我看他希望...
评分 评分因为莫言可爱的散文风格而去读他自己说耗费巨大经历而成的这本书。 不甚了了,不怎么明白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反腐?总是很难,一直认为存在即是合理。 这种几个荒诞故事穿插一起,来信回信不知所以的行文风格不是我这种智商60-的人所能接受的。 不过,他的散文,那些关于...
莫言在另一个版本的《酒国》的序言中说过:“结构就是政治”,这本书可以说将双线索甚至是三线索演绎得牛掰。第一条线索是省里高级检察员丁钩儿试图根据线索破获酒国市食用儿童的案子,结果自身掉进酒国官场的套路最后在粪坑里和光同尘。第二个线索是酒国的酒博士李一斗跟莫言来往通信的故事,并不断附上自己的小说,在小说中揭露这个表面上风光无限的酒国市实际上就是吃人的驴街。同时通信本身就是一种线索,因为最后莫言应邀前往酒国并且将三条线索汇总到了一起。丁钩儿试图揭露于是变成了屎,莫言只是文人所以只能说我在“恋爱”,酒国众生的表面和真实还是那么魔幻,于是这个官场吃人社会沦陷群魔乱舞的酒国依旧是那个酒国。而高高在上的《国民文学》从形式上到内容上拒绝李一斗的作品,则表现出了那个永远高高在上而忘却自身意义的权力。
评分这一版总是缺页。读的时候,总感觉有一九八四的影子。荒诞又戏谑。不过没有生死疲劳的整体感和连贯性强。
评分莫言的实验文学巅峰。整部作品沉浸在一种奇特的高潮美学里。作者毫不掩饰地透露出根本不想控制文本的意愿,好像是打了一堆草稿就撒手不管,呈现出一种高调的“未完成”姿态。
评分开始的主线很精彩,后面崩得一塌糊涂。所以微醺永远是最好的状态嘛
评分废话占一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