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索,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格非所著的《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是“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人物虽然衔接前两部《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聚焦点却是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现实。小说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却长达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谭功达之子、诗人谭端午自我放逐到鹤浦,面对群体参与变动的时代,试图从《新五代史》找到解释;最初崇拜诗人的李秀蓉在社会剧变的潮流中成为律师,她改名换姓,以庞家玉的干练泼辣现身,最后却在虚浮而折磨人的现实中走向了绝望……围绕谭端午和庞家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衍变,小说广泛透视了个体人生在社会剧变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 《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作者以令人感佩的诚挚和勇气,用逼近时代粗粝的犀利文笔,深度切中了这个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格非
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1964年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
从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开始,迄今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Ⅸ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以及“江南三部曲” 《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中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戒指花》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塞壬的歌声》、《文学的邀约》等多部。
格非属于擅长对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做深入思考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质,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风格鲜明;曾获得“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第一名、《新京报》“201 1年度文学类致敬图书”等多种文学奖项。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格非用一年半的时间,将二十多年的酝酿构思合盘托出,我们宁愿相信《春尽江南》的付梓并不是精神三部曲的尘埃落定,倒像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作家完成沉潜之后的再出发。现在来估量精神三部曲之于格非的全部意义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春尽江南》成全了精神三部曲应该是毫无疑义...
评分三部曲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秀蓉,或者叫家玉。这部小说也是三部曲里最不故弄玄虚的一部。 作者是想写一个圆的,端午最后写的小说就是在创作自己的奶奶秀米,家玉在梦里也化生成了秀米。故事成了一个闭环,也算是圆满了。我之所以喜欢家玉,是因为她的有主意。家玉做的每件事都是...
评分 评分进入新世纪以来,80年代以先锋小说家身份享誉文坛的格非,连续抛出《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文学力作,向人们表明了他文学“向外转”的创作转型。这三本书试图探究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内在精神的变迁与“乌托邦”梦想的起伏跌宕,因此也被称为格非的“乌...
评分故事不好,小 说家一写贴近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的时候,总是容易做些思考 ,代替其它。
评分“梦”始于江南,“春”尽于江南。写到最后,终于是暴露了作者在音乐、电影、文学方面的个人趣味(顺便还推了同属当代的苏童、翟永明、海子),也借人物之口,表达了对诸多事件、现象和甚至体系问题的看法。但对格非的三部曲说不上好坏或其他。
评分故事不好,小 说家一写贴近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的时候,总是容易做些思考 ,代替其它。
评分桃源梦断,山河路远,春尽人散…
评分比第二本好,没有第一本好。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汉语最为诚挚的一次写作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