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繁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程光炜
出品人:
页数:4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0-24
价格:3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194898
丛书系列: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
图书标签:
  • 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文学史 
  • 孟繁华 
  • 当代文学史 
  • 中国当代文学 
  • 教材系 
  • 考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该书系统叙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史,对这一时段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有非常深入独到的分析。 该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目前唯一被台湾地区大学中文专业采用为教科书的大陆相关专业教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用户评价

评分

借此补习了一下大学欠下的功课。孟繁华评价当代很多作家还是比较中肯的,不过写到王安忆的时候溢美之词太过了吧,难道孟是王安忆的粉丝。。。。。

评分

在编写教材的限制下,孟老写的依然还是很扎实的

评分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90年代以来的文学述评,特别是学者散文那部分,评论了不少写随笔的其他学科学者。时代变了,文学不再只是作家的事了。

评分

相比于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本书或许更适合当做教材使用,他们构建的文学图景更为全面、完整。相比之下,洪子诚的著作更有个人专著的意味,受制于研究范围,难以面面俱到。更细地说,对于洪子诚的那本书,我们可以读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部分,而对于八九十年代的文学,还是本书更为精当。但本书也不是没有瑕疵,部分章节似乎是由论文改写,篇幅分布不均。第四章的内容或许过于冗长了,可以缩写为一节。最后一章对于新世纪文学的论述,还有待商榷,毕竟缺乏历史的沉淀,有些作家、作品的价值可能被高估了。

评分

比较新的当代文学史教材了,脉络清晰,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重,感觉比洪子诚的要浅一点。对于北京文艺和自家所在的文学研究所有意无意很赞赏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