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程光炜
出品人:
页数:4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0-24
价格:3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194898
丛书系列:博雅大学堂·中国语言文学
图书标签:
  • 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文学史
  • 孟繁华
  • 当代文学史
  • 中国当代文学
  • 教材系
  • 考研
  • 中国文学
  • 当代文学
  • 文学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发展
  • 作家作品
  • 文学流派
  • 文学思潮
  • 文化研究
  • 文学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该书系统叙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史,对这一时段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有非常深入独到的分析。 该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目前唯一被台湾地区大学中文专业采用为教科书的大陆相关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孟繁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

目录信息

绪论
一、当代文学的"历史化"
二、当代文学的"不确定性"
三、当代文学的话语空间
第一章 当代文学的"前史"
第一节 文学的新方向
第二节 话语方式的"转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化
第四节 历史叙述的"主流"与"非主流"
第二章 当代文学的"建立"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
第二节 "两个报告"
第三节 作家的"身份"危机
第四节 海峡两岸的"文学战线"
第三章 当代文学的内部制度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的建立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传媒的控制
第四节 "会议"的意义
第五节 "文学讲习所"
第四章 当代文学的外部资源
第一节 与俄苏文学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制度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期的文学实验
第一节 颂歌与狂欢
第二节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第三节 何其芳的《回答》
第四节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
第六节 孙犁、茹志娟的小说
第七节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第八节 新人新作
第六章 "双百方针"时代
第一节 "双百方针"
第二节 "青春写作"
第三节 文学理论批评的讨论
第七章 激进文学的兴起
第一节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第二节 《青春之歌》及讨论
第三节 赵树理现象
第四节 周立波的小说
第五节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第六节 激进时期的"边缘"文学
第七节 姚文元现象
第八章 红色文学的繁荣
第一节 梁斌的《红旗谱》
第二节 《红岩》和《红日》
第三节 柳青的《创业史》
第四节 革命历史的传奇化
第五节 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六节 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
第七节 郭小川现象
第八节 贺敬之现象
第九节 戏剧的"现代"转换
第十节 《千万不要忘记》
第九章 革命文学的高涨
第一节 《纪要》和政治文化
第二节 "样板戏"美学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隐秘文学
第四节 激进文学的全面崩溃
第二十章 新世纪文学
第一节 评价的分歧
第二节 整体性的破碎
第三节 重新发现的乡村
第四节 被复兴的传统
第五节 中篇小说
第六节 "新人民性"的文学
第七节 文学批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评分

读至第二章,唯见其批台湾之政治写作入木三分,而对大陆之行为则百般解释,种种委婉。既不见春秋笔法寄寓大义于其中,而其失公允之过分,其脸皮诚若城墙厚也哉?!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热风·估学衡》 P50,:“但在一个没有争...

用户评价

评分

补标

评分

后半段的开始有些启发,修订版尺度蛮大,“愚民政策”什么的。

评分

在编写教材的限制下,孟老写的依然还是很扎实的

评分

没想象的好

评分

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很好的补充。孟、程在分析文学环境上更仔细,与其“历史化”观念有关吧,文本细读也更多。对于整体时代文学状况的勾勒还是洪老师把握得更成体系。重复自然是有的,但诸如对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和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程老师还是处理得更清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