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大主教奥托在临终前对波多里诺说:“你记得祭司王约翰的王国吧?只有在寻找到他的情况之下,神圣旗帜才能越过拜占庭和耶路撒冷。.如果你没有得到关于这个王国的其它消息,就用编造的方式……”,于是身为赤髯腓特烈义子的波多里诺开始与他的朋友们开始捏造祭司王约翰向腓特烈致敬与邀请的信函,而最终目的是要向世人说明,连遥远的异教徒都愿意向腓特烈臣服,因此腓特烈才是当时欧洲真正的、凌驾于罗马教皇与拜占庭皇帝之上的惟一统治者。然而有趣的是,大骗子波多里诺最后居然被拜占庭教士左西摩骗走了信件的内容,后果是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祭司王约翰所写的信件,而来源则是拜占庭皇帝与教皇。
于是,为了证明只有腓特烈才是真正的祭司王约翰所要致敬的对象,波多里诺又想到新招:伪造圣物「葛拉达」,而他的剧本则是让腓特烈亲身前往东方,然后宣称他见到了祭司,将这个所谓的圣物交给祭司,以赢得他的尊敬,使其成为神圣世界的真正共主。原来,这才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真正目的!
当然了,一如历史告诉我们的,腓特烈最后溺死在河流中,然而波多里诺与朋友(与他一起伪造信件的那群朋友)一行人仍决定继续向东方出发寻找祭司王国,开始了犹如山海经、辛巴达历险那般不可思议的奇妙经验……
那幺这个神圣的圣物,耶稣所使用的圣杯,最后使得与波多里诺共同冒险犯难的朋友反目成仇的「葛拉达」到底长什幺样子?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人知道,既然如此,「葛拉达」最后由波多里诺发现也就不奇怪了,原来它不过是波多里诺的生父——一个意大利乡村老农夫临终前使用的寻常木碗!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
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不太了解欧洲历史和基督教,全当作故事书来看,也觉得很好看! 最喜欢的有三部分:亚历山大的平地而起、伊帕吉雅说上帝,以及最后揭露腓特烈大帝密室之死。 很过瘾,推荐一把!
评分 评分在读到100页的时候,我被本书那庞杂的内容弄得晕头转向,犹豫再三,跑去豆瓣看了本书的简介(发现关于本书的简介就是“内容非常庞杂”),然后又跳到书的后半段阅读了几页(还是提不起读的兴趣)后,我终于还是选择放弃。 我是个功利主义者,我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我每阅读一...
评分腓特烈大帝的溺死,是《波多里诺》里的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整部书更像是基于在中世界的宗教框架中抓住各种有机可乘缝隙编织的一部历史小说,按照作者的想像去重新塑造历史一副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 而在此之后,整部书的发展陡然像一个魔幻的世界发展,碰一下就会变得漆黑...
"那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只可惜不会有人知道" “不要自认为是世上惟一的作家,迟早会再出现一个比波多里诺更会说谎的人,来告诉我们另一段故事”
评分艾柯喜欢用建筑或是食物来描写少女的身体,《玫瑰之名》如是
评分强悍- -
评分这本书读了三年,前两百页读了三遍,这次终于从头到尾看完了。这结局,让我说什么好呢。我还记得第一遍读的时候,看目录看到《波多里诺找到真正的爱情》,就直接先把那一章读了,艾柯是聪明的,描述的爱情也美,我觉得这一章闪闪发光。尽管阅读过程中时不时犯困想要睡,但它读起来依然这样酣畅淋漓,艾柯很可爱,我总发笑。其实我舍不得读完,那么以后再读一遍,我便能重温脊椎酸痛,连绵的困意,以及那些“和你一样”的奇怪物种。
评分【波多里诺】一开始入的英文版,看了开头实在读不下去于是入了同样微妙的中文版。剧情充满了各种吐槽点、单看男主角在各种历史事情中熟视无睹的穿过就充满了喜感——果然是艾珂这个死老头才能写出的历史幻想剧。这本真是中世纪历史小说爱好者必读的有趣读物呢。据说张大春也是他的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