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後的大限之日,無法迴頭,因此當下根本無需介意年齡,隻要努力、任性地活著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於此。我早在許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為瞭應付生活上接踵而來的挑戰而活。反正事情無法盡如人願,即便日常生活諸事繁雜,隻要還有行動力,抱著我小小的相機,其他事情,我一概置之不理。
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稱之為“青春”的歲月,我想,那指的並非某段期間的一般狀態,而是一段通過青澀內在,在陽光照射下輕飄搖晃、接近透明而無為的時間吧。也是被丟進自我意識泛濫之大海時所遭遇的瞬間陶醉。換句話說,那是一種光榮的貧瘠、偉大的缺席。
——森山大道
這是不僅席捲日本,也徵服瞭全球的森山大道。
這位一代攝影大師在他“從心所欲”之年,沉澱迴顧夏威夷及布宜諾艾利斯等地的攝影旅程、與生命中數位女性的曖昧情愫,演繹平交道、橋梁、花器、動物園等日常風景在他心中的意象,以及隨之喚起的深層記憶……這位少年心氣的掃街大叔的影像作品充滿直接、原始而強烈的情緒,而此本最新文集中書寫的是日常與記憶,那些滋養其創作行動力,讀來如存在派小說般的經曆描寫與內心風景,晦暗幽深,卻又真切動人。
森山大道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1961年赴東京擔任細江英公的攝影助理,協助細江完成三島由紀夫攝影集《薔薇刑》。1964年獨立發展,以《KAMERA每日》雜誌刊登的橫須賀美軍基地攝影作品初露頭角。1968年首次齣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展現藝術傢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參與由攝影傢中平卓馬、高梨豐,以及岡田隆彥(詩人)、多木浩二(評論傢)共同創辦的《挑釁》雜誌,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為明顯標記,同時開始與作傢寺山修司閤作。1970年齣版《攝影再見》攝影集,為該階段畫上句號。
1970年代森山大道曆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絶望,抑鬱黑色。為擺脫陰霾,森山受日本設計大師橫尾忠則之邀,遠赴紐約,遊移在異國城市之中。
1980年代,森山大道逐漸擺脫低迷,《光與影》錶現森山昂首直視景物的鮮明意誌,使日本評論傢驚艷不已。媒體並以鬥大標題報導:“森山大道終於迴來瞭!”
1990年代起,森山大道頻繁舉辦主題個展及大型迴顧展,1999年舊金山當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美國各城市巡迴展;2002年倫敦及紐約個展、2003法國卡地亞基金會大型迴顧展;2004至2009年陸續在科隆、阿姆斯特丹、奧斯陸等城市受邀個展。
和杉本博司的《直到长出青苔》以及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相比,最喜欢的是森山大道的这本。当然了是因为编辑要求森山把自己和摄影无关的文章集结在这本书里,所以显得格外亲切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不像前两者那样那么得技术层面。但就像森山对自己的描述一样,他自己是一个...
評分森山大道与杉本博司的书风格差距很大,杉本博司是睿智的充满佛学、宗教的理性和人类终极关怀。其大海、剧场系列已经成为经典。 而海参男森山大道,他只是用它耄耋的年级和口气高武我们“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 从他的文字和部分影像中,是超越经验...
評分因为国内一个草根街拍摄影师@grinch1982听说了——森山大道这个名字。日本著名的(黑白照片)街拍大师。试图理解他的作品,怎么也喜欢不来,太自我个性没有共鸣。 这本书收录的都是森山大道出道以来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另配有照片插图。读完也许能领悟到一丝街拍的启示吧。更...
評分“所谓青春,就是在无从应付的过剩活力与背道而驰的现实间寻求折中点,而且难以取得平衡,只能在向左或向右的选择中不断彷徨,是迷失的集合。” 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都到后面心会略微震颤一下。也许这个就是所谓的共鸣吧。深夜看世界杯阿根廷和瑞士的八分之一淘汰赛,在中场休息...
評分森山大道出过不少书(真的吗?),但中文译本出得不多,所以大家可能会以为他才出了几本书而已。这本书日语原版是2008年出的,收录的是他不曾集结成书的文章,大多数是以往发表过在杂志的稿,再凑一些新写的命题作文。作者也很坦率,说这书就是编辑这么凑出来的。 但即使如此,...
森山大道
评分【我伴隨著頭痛、肩酸、耳鳴,以止痛劑、巧剋力和罐裝咖啡所展開的消沉早晨,迎接的是名為日常的迷途。】
评分所以最近就是這樣瞭……
评分始終還是對森山的照片喜歡不起來,但是看看他寫的東西還是比較謙遜的,奉勸各位年輕的攝影師們不要學他,因為森山隻有一個,他隨便亂拍都有人捧蛋~你學他隻能看著像相機掛身上不小心碰到快門鈕瞭~
评分被他拖進一個濃得像口痰又淡齣鳥來的生活中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