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古史詩-從程式到隱喻

濛古史詩-從程式到隱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民族齣版社
作者:斯欽巴圖
出品人:
頁數:379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1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50791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濛古
  • 史詩
  • 民間文學
  • 民族文學
  • 民俗學
  • 濛古族文學
  • 口頭理論
  • 濛古語
  • 濛古史詩
  • 史詩敘事
  • 程式化結構
  • 文化隱喻
  • 遊牧文明
  • 口頭傳統
  • 民族認同
  • 神話原型
  • 敘事邏輯
  • 象徵錶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濛古史詩:從程式到隱喻》,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濛古史詩的文本構成與隱喻意義。從程式到隱喻,是動態的,是濛古史詩文本在與文化語境的互動中産生並獲得意義的過程,包括三個層麵:文本、意義、語境,三者缺一不可。文本是意義的載體,有它自己的構成機製,但它的意義是語境所規定的。不僅如此,就連藝人對文本構成機製的運用,也受製於傳統語境的約束。因此,本課題研究將濛古史詩文本放在它賴以産生和傳承的傳統文化背景中,從傳統的角度審視文本,揭示其創作和傳承上的程式化運作機製,以及它在與傳統文化每根神經的緊密聯係中獲得多重意義的過程;從文本的角度反觀語境,闡釋和印證傳統對濛古史詩創作、錶演、  接受各個環節的深層約束力,揭示圍繞史詩錶演形成的史詩文化語境之存在意義。

麵對浩瀚的濛古史詩傳統,本課題選擇瞭流傳在國內外衛拉特濛古地區的《那仁汗剋布恩》史詩六個文本作為分析樣例,首先探討瞭濛古史詩文本構成上的程式化運作過程。也有三個層麵,程式、母題(素)、主題。濛古史詩的主題及其序列在一部史詩多個文本中相對保持高度一緻性;主題內部也有可供選擇的多種相對穩定的結構模式,是由一係列母題(素)的規律性組閤構成,這些母題(素)也有自己的特定模式,但是,一部史詩多個文本相同主題內部,母題(素)數量、組閤方式不盡相同;程式在濛古史詩傳統中呈現齣傳承上的穩定性,但在一部史詩多個文本中卻錶現得相當自由(關於人物、馬匹的特定程式除外)。三個層麵錶現齣的穩定與自由傾嚮,同傳統語境對於史詩藝人演唱活動的約束直接相關。這種約束來自傳統的深處,其威力通過與神話和信仰交織在一起的種種禁忌、儀式的力量得到充分發揮。

  濛古史詩存在錶層意義和深層意義的雙重甚至多重意義結構。在淺錶層麵上,史詩的敘事往往不符閤世俗的邏輯、情理,甚至矛盾百齣,令人費解。對矛盾敘事的解讀催生對史詩隱喻結構的分析,使得本書從文本結構深入到文本背後的傳統的意義。史詩的人物、人物的行為、母題、被敘事的事件等,具有隱喻意義。而史詩隱喻同日常語言常規隱喻和書麵文學隱喻不同,其創造和傳承緊緊依賴口頭史詩的程式化特點,基於母題隱喻、神話隱喻和人物稱號隱喻來建構和傳承。本書運用結構主義和認知隱喻學的理論方法,從濛古文化與濛古史詩母題的意義關聯中析齣狩獵/戰爭、盛宴/集會、結義/衝突、婚姻/結盟、死亡/再生、遷徙/徵服等一係列隱喻性對應關係,探討瞭這些對應關係如何主宰瞭史詩的深層意義結構。

  本書的最後,把作者從田野調查中獲得的一部與《格斯爾》史詩融為一體的關於成吉思汗的史詩性作品作為引子,把一部具有清楚的曆史事實依據、具有鮮明的史詩特徵的濛古衛拉特口頭敘事所保存的800年曆史記憶,同8 00年前的濛古曆史文獻記載和400年前的濛古曆史文獻記載以及圖瓦人的一部口頭史詩進行比較,確認瞭它基於曆史事實被創作,在流傳過程中為濛古曆代曆史文獻提供史料依據和敘述模式,同時保持各地各民族中的口頭流傳狀況的過程。在比較中,還發現瞭不同文本為保持曆史記憶所做的種種努力,而這種努力集中體現在對核心情節的處理上。從這一點上,我們卻發現瞭濛古史詩傳統語境之真實意趣。這是對濛古史詩與濛古曆史文獻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就這種研究來講,我們的工作纔剛剛開始。

著者簡介

斯欽巴圖,男,濛古族,文學博士學曆,現任濛古族文學研究室的研究室副主任。學位論文有《濛古敘事民歌的形成與發展》、《濛古神話研究》、《江格爾與濛古族宗教文化》。

發錶瞭多個科研成果,如“國內外著名江格爾奇”(漢文)、《那仁汗剋布恩》史詩中程式的特點”(漢文)、“圖瓦《剋孜爾》故事與成吉思汗傳說”(濛古文)。

圖書目錄


緒論
一、本書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樣例的選定
三、研究方法的思考
四、相關成果的評述
第一章 新疆衛拉特史詩和青海衛拉特史詩
一、中國衛拉特體係史詩中心
二、新疆衛拉特“江格爾”演唱傳統.
三、青海衛拉特“圖吉”演唱傳統
第二章 《那仁汗剋布恩》史詩人物名稱比較
一、史詩《那仁汗剋布恩》的故事
二、《那仁汗剋布恩》史詩的六個文本
三、《那仁汗剋布恩》人物名稱比較
四、人物名稱固定形容詞的比較
第三章 《那仁汗剋布恩》史詩主題比較
一、關於主題
二、主題與母題
三、《那仁汗剋布恩》主題序列
四、主題的構築
五、主題構成經驗
第四章 《那仁汗剋布恩》史詩程式比較
一、兩種觀點
二、濛古史詩無“程式”說批判一
三、詞語程式的特點
四、程式運用的啓示
第五章 文本與語境:來自傳統深處的約束
一、史詩藝人及其學藝過程
二、關於史詩演唱的神話傳說
三、關於史詩演唱的各種禁忌
四、信仰主旨與藝人演唱實踐之間
五、傳統對史詩創作的判彆
第六章 《那仁汗剋布恩》史詩隱喻結構
一、隱喻與史詩隱喻
二、濛古史詩母題隱喻
三、母題隱喻構築的《那仁汗剋布恩》隱喻結構
四、《那仁汗剋布恩》史詩的神話隱喻
五、《那仁汗剋布恩》史詩的人名隱喻
第七章 濛古史詩傳統與濛古曆史文獻
一、關於成吉思汗徵服唐兀惕史事的四種文本比較
二、濛古曆史文獻不同史料來源與口頭敘事不同異文
附錄:《那仁汗剋布恩》史詩母題分析
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雖然本書主要是通過帕裏-洛德理論研究《那仁汗剋布恩》這部史詩,但提供瞭非常多的背景和其他史詩介紹。對兩種異文六個版本的史詩分析,在充分的田野調查基礎上,論證過程嚴謹,並且由程式深入到隱喻,提供瞭非常多的啓發。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史詩研究的角度,本書都值得一讀!

评分

雖然本書主要是通過帕裏-洛德理論研究《那仁汗剋布恩》這部史詩,但提供瞭非常多的背景和其他史詩介紹。對兩種異文六個版本的史詩分析,在充分的田野調查基礎上,論證過程嚴謹,並且由程式深入到隱喻,提供瞭非常多的啓發。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史詩研究的角度,本書都值得一讀!

评分

雖然本書主要是通過帕裏-洛德理論研究《那仁汗剋布恩》這部史詩,但提供瞭非常多的背景和其他史詩介紹。對兩種異文六個版本的史詩分析,在充分的田野調查基礎上,論證過程嚴謹,並且由程式深入到隱喻,提供瞭非常多的啓發。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史詩研究的角度,本書都值得一讀!

评分

雖然本書主要是通過帕裏-洛德理論研究《那仁汗剋布恩》這部史詩,但提供瞭非常多的背景和其他史詩介紹。對兩種異文六個版本的史詩分析,在充分的田野調查基礎上,論證過程嚴謹,並且由程式深入到隱喻,提供瞭非常多的啓發。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史詩研究的角度,本書都值得一讀!

评分

雖然本書主要是通過帕裏-洛德理論研究《那仁汗剋布恩》這部史詩,但提供瞭非常多的背景和其他史詩介紹。對兩種異文六個版本的史詩分析,在充分的田野調查基礎上,論證過程嚴謹,並且由程式深入到隱喻,提供瞭非常多的啓發。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史詩研究的角度,本書都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