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文革 馮驥纔 紀實 曆史 100個人的10年 迴憶錄 中國 政治
发表于2025-02-16
100個人的1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二十世紀曆史將以最沉重的筆墨,即在這人類的兩大悲劇: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這兩大劫難的親身經曆者,都在努力忘卻它,又無法忘卻它。文學傢與史學傢有各自不同的記載方式:史學傢偏重於災難的史實,文學傢偏重於受難者的心靈。本書作者試圖以一百個普通中國人在“文革”中的西寜曆程的真實記錄,顯現那場曠古未聞的劫難的真相。
馮驥纔(1942~),當代作傢。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杜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産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後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傢》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閤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鬥》、《意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係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纔中短篇小說集》、《馮驥纔小說集》、《馮驥纔選集》等。短篇小說《雕花煙鬥》,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奬。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齣版。馮驥纔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曆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剛讀瞭第一個故事,就要在公交車上哭齣來瞭~
評分為我在二十齣頭時看過楊顯惠,馮驥纔,曹乃謙,孟偉哉而慶幸。我們曾麵對過的苦難,不是鬼子和陳應鬆那樣的書寫。
評分那些猶如聊齋中的故事,曾真真切切在這片大地上發生過,那一百個人背後還有多少遭受此難的人,誰來替他們昭雪,說什麼天理循環,善惡有報,不知那些惡人在以後的歲月中是否心中有過愧疚和不安,人啊,真是有趣
評分有豆瓣之前看的
評分終於有人補上瞭這個最早的大陸版,當時共收文25篇,未完
刚看了老谋子的《归来》。很久没有中国导演去触碰“文革“了,但《归来》对文革背景下人性深挖不够。人性的变异,历史的荒诞都一闪而过甚至避之不谈,完全成了一个爱情守望的故事。陆焉识是高尔泰笔下在大西北改造的那种高级知识分子,经过怎样的饥饿与绝望,逃跑的惊心动魄,...
評分上周友邻打卡本书的时候,我马上就去下单买了一本。对于文革这段历史,我这个年龄的朋友,大部分都似懂非懂。一方面,我们的父母在文革时期基本都是四五岁的孩子,对那段历史的印象也不能算很深刻。另一方面,在那段时间经受冲击的家中亲戚对于这段时光则是大部分提都不想提。...
評分看书的过程中,对一些内容很好奇,比如陶铸是谁?六十三号监狱如何?百度上搜了一下基本搜不到,就算搜到了一些有也和没有一样。 看完之后搜了文革博物馆,全中国只有一座。 多荒谬啊。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十年,如今只剩寥寥几本书和一座博物馆。 经历过的人犹如犯...
評分和平年代,往往人们都喜欢看悲剧,因为生活幸福却显得过于平淡 需要借助悲剧给生活一些波澜,也就是所谓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吧 一向很喜欢冯骥才,高中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 记得是上课偷偷藏在课桌下面看,看得泪眼朦胧的,却又要躲老师 那一场运动,改变了上一代人的世界观...
評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看完了有很多种很奇怪地感觉,有难以置信,有不可思议,还有更多的是不解。脑子里一堆堆的问号,为什么会这样?根源是什么?关于那段历史,对于我来说,确却的说,是对于我们这代人和我们的后一代都可能是一场迷。历史本该给予它真实的面貌,可是,...
100個人的1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