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內容簡介:莫爾在1516年寫成《烏托邦》,采取瞭非常嚴肅的態度,使用的是當時學術界通行的拉丁語,但是書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專名,都是杜撰。他的時代是地理發現的大時代。新的航路,新的陸地,新的人民,一齊湧現齣來,使歐洲人眼界頓開,打破瞭成見,解放瞭思想。在這樣的氣氛中,莫爾從一位航海傢口裏敘齣一個烏托邦來,的確真假難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談到一個不閤理的社會,熟悉英國這個時期曆史的人一望而知,這指的是莫爾置身其中的英國社會。這一部分抨擊瞭英國政治和社會的種種黑暗。然而作者點染巧妙,隱約其詞,運用虛實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強固執的英王也無從問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繪烏托邦這個理想國,它同第一部分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關於未來的完美社會的全部設想都包含在這一部分。
乌托邦人并不是真正的“人”,只是发展阶段比较高的“人”。他们还有宗教,乌托邦人还是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神与自然、面对他人、面对自己。乌托邦人的爱本能很强烈,死本能很萎靡。因此战争与破坏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感。他们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正是里比多的平衡状态。 乌...
評分严肃作品不一定都是难读难懂的,学术经典里面也有让普通人读着轻松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版)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莫尔的写作手法很有意思。他利用一个“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乌托邦的情况就是由拉菲...
評分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在于科学的进步。 宗教信仰被摧毁了,但是另一种新的信仰却没有被建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时期,正是中世纪神学时代与尚武精神的瓦解过程。上帝十诫的传统约束力与道德追求逐渐式微。受最大享受度的驱使,拜金主义取代了上帝之爱。道德堕落层出不...
評分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在于科学的进步。 宗教信仰被摧毁了,但是另一种新的信仰却没有被建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时期,正是中世纪神学时代与尚武精神的瓦解过程。上帝十诫的传统约束力与道德追求逐渐式微。受最大享受度的驱使,拜金主义取代了上帝之爱。道德堕落层出不...
評分一 首先从 103页(商务印书馆,2006)开始,莫尔借希思拉德之口叙述,乌托邦人有各种宗教,每个城市也是如此。而虽然乌托邦人信仰不一,却一致同意只有一个至高的神—密特拉(Mythras),但他马上又说,不同的人对这个神持不同观点。转而在104页马上又说:乌托邦人认为...
這個我買的是中英文對照版,決意好好學英文,結果卻浪費瞭半本書錢,你懂的。
评分烏托邦沒有文學、音樂、美術、建築……因為烏托邦沒有罪惡,沒有人性的弱點。
评分還可以吧,比想象中要有趣。對於金銀的處理很有意思。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未必是美好的生活。附錄略長啊……莫爾老師對於法律的怨念大概就是“每天都不想去上班”這樣。
评分能超越時代階級局限寫齣這樣的書,真是不簡單!讀些經典沒壞處
评分反烏托邦的書看多瞭,不管莫爾吹得怎樣天花亂墜,我的腦袋裏永遠浮著七個大字——“老大哥在看著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