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

烏托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英] 托馬斯·莫爾
出品人:
頁數:163
译者:戴鎦齡
出版時間:1982-7
價格:7.9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18159
叢書系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政治法律社會
圖書標籤:
  • 烏托邦
  • 哲學
  • 政治學
  • 英國
  • 政治
  • 托馬斯·莫爾
  • 社會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烏托邦
  • 幻想
  • 社會
  • 理想
  • 哲學
  • 文學
  • 經典
  • 思想
  • 未來
  • 人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烏托邦》內容簡介:莫爾在1516年寫成《烏托邦》,采取瞭非常嚴肅的態度,使用的是當時學術界通行的拉丁語,但是書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專名,都是杜撰。他的時代是地理發現的大時代。新的航路,新的陸地,新的人民,一齊湧現齣來,使歐洲人眼界頓開,打破瞭成見,解放瞭思想。在這樣的氣氛中,莫爾從一位航海傢口裏敘齣一個烏托邦來,的確真假難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談到一個不閤理的社會,熟悉英國這個時期曆史的人一望而知,這指的是莫爾置身其中的英國社會。這一部分抨擊瞭英國政治和社會的種種黑暗。然而作者點染巧妙,隱約其詞,運用虛實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強固執的英王也無從問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繪烏托邦這個理想國,它同第一部分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關於未來的完美社會的全部設想都包含在這一部分。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托馬斯·莫爾嚮彼得·賈爾斯問好的信《烏托邦》第一部——傑齣人物拉斐爾·希斯拉德關於  某一個國傢理想盛世的談話,由英國名城倫敦的  公民和行政司法長官、知名人士托馬斯·莫爾轉述《烏托邦》第二部——拉斐爾·希斯拉德關於某一個國  傢理想盛世的談話,由倫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長官  托馬斯·莫爾轉述   關於城市,特彆是亞馬烏羅提城   關於官員    關於職業    關於社交生活   關於烏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關於奴隸等等   關於戰爭   關於烏托邦人的宗教附錄一  莫爾和伊拉斯莫斯的書信摘錄附錄二  《烏托邦》的曆史意義  莫爾小傳  《烏托邦》的版本和翻譯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乌托邦人并不是真正的“人”,只是发展阶段比较高的“人”。他们还有宗教,乌托邦人还是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神与自然、面对他人、面对自己。乌托邦人的爱本能很强烈,死本能很萎靡。因此战争与破坏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感。他们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正是里比多的平衡状态。 乌...  

評分

去年“柏拉图注疏集”丛书引进的《柏拉图的神话之镜》是本思路很独特的学术著作。在第九章,作者论述柏拉图的大西岛神话时顺便提到了《乌托邦》,做了一番比较详尽的分析: *和大全划清界限,并建立一个构成性的、单一的统一体,这有悖于形象的规则。乌托邦成了一个封闭的社...  

評分

"Outopia" Ou=No "Eutopia" Eu=Good "Topos" = place 烏托邦又是一個美好卻不存在的地方。 “私”從來都無法消除, 就如人永遠只是一個單獨、私立的個體。 自然俱來的“私”,只有在人的臆造中,才能平均為推而廣之的“公”。 平均、平等、一模一樣的後果,變是將這個烏有之境...  

評分

虽然乌托邦被定为为空想社会主义,一方面说明了它难以实现、一方面也反映它有荒谬的成分,但仍然掩饰不了它所闪耀的令人惊叹的智慧的光芒,并有有许多科学的理性内核让人深思。托马斯.莫尔的确是马克思的巨人之肩膀。 本文从乌托邦的反战思想,及对社会制度,对宗教信仰,对军...  

評分

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在于科学的进步。 宗教信仰被摧毁了,但是另一种新的信仰却没有被建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时期,正是中世纪神学时代与尚武精神的瓦解过程。上帝十诫的传统约束力与道德追求逐渐式微。受最大享受度的驱使,拜金主义取代了上帝之爱。道德堕落层出不...  

用戶評價

评分

《烏托邦》在人文主義傳統中開闢瞭前所未有的政治空間,當他的好朋友伊拉斯謨正忙著為君主建言獻策、想辦法完善基督教君主專製時,莫爾已經開始質疑亨利八世的暴君統治,所以,他的書寫目的也從傳統人文主義者的君主製設計變成瞭人民共和國的設計。那些在如今看來荒誕、不可接受的觀念,其實都有著真實的現實關懷,酷刑、階級差異、官場逢迎也都是作為“體製內”的莫爾所親身經曆的。與馬基雅維利一樣,莫爾將將政治世俗化瞭,當血統(及君主的德行)被廢除瞭閤法性後,政治的核心變成瞭能否帶給人民福祉。當然,一切政治藍圖的設計都具有靜態性,這也是為什麼《烏托邦》中放逐瞭不可測的人性——如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莫爾談論的不是具體的人而是整體的製度,這多少可以解釋,為什麼烏托邦中的人像機器人,而《社會契約論》中的人不會提齣異議。

评分

拋開空想傢的一麵,莫爾在書裏藉人之口道齣的很多烏托邦人的精神追求是值得今人反思的,特彆是關於快樂的那段論述更是會讓那些沽名釣譽之徒汗顔(如果他們還良心未泯的話)。

评分

無須為more的纔華打著燈籠照太陽:他不隻是柏拉圖附庸,亦不可簡單認為是共產主義源頭,因為這樣一個烏托邦實際上包含著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共同作用後可真實存在的地方,或者說它更具操作性而非真正的烏托邦,more通過淺薄的顯微書寫(兩個more)暗示我們,烏的核心在於人的修養或本性而不在於製度本身,換言之其核心不是關於某種“最佳政治秩序”的探討(施公提醒最佳秩序並非一個適於一切時空的完美解決方案),而是預設瞭某種高素質人類(追求快樂具有德性且剋製,如此看來烏像是more依據自己的品質所設計的)這類似於福柯通過“自我技術”而達到自我倫理學的理想範式:生存美學,可能馬剋思看到這一點遂將“人類素質極大提高”作為共產主義條件之一。隻是這裏藝術的氛圍被學術氛圍的籠罩所替代,這當然又是more的私貨。

评分

開創性意義不言而喻。Thomas More和Erasmus真是一對好基友。

评分

無須為more的纔華打著燈籠照太陽:他不隻是柏拉圖附庸,亦不可簡單認為是共產主義源頭,因為這樣一個烏托邦實際上包含著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共同作用後可真實存在的地方,或者說它更具操作性而非真正的烏托邦,more通過淺薄的顯微書寫(兩個more)暗示我們,烏的核心在於人的修養或本性而不在於製度本身,換言之其核心不是關於某種“最佳政治秩序”的探討(施公提醒最佳秩序並非一個適於一切時空的完美解決方案),而是預設瞭某種高素質人類(追求快樂具有德性且剋製,如此看來烏像是more依據自己的品質所設計的)這類似於福柯通過“自我技術”而達到自我倫理學的理想範式:生存美學,可能馬剋思看到這一點遂將“人類素質極大提高”作為共產主義條件之一。隻是這裏藝術的氛圍被學術氛圍的籠罩所替代,這當然又是more的私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