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

负暄琐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张中行
出品人:
页数:227
译者:
出版时间:2006-9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52121
丛书系列:张中行作品·书局版
图书标签:
  • 张中行
  • 随笔
  • 散文
  • 负暄琐话
  • 中国文学
  • 旧时光
  • 文化
  • 杂文
  • 人文
  • 散文
  • 随笔
  • 回忆录
  • 生活
  • 文化
  • 思想
  • 文学
  • 民国
  • 读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随笔性质的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如《读书》、《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今晚报》、《青年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等,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书早已售罄,现重印,除改正误字外,并增周汝昌先生长跋一篇。

作者简介

张中行,上学时期名璇,后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曾教中学、大学,任编辑。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推为杂家。较为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勤于写作。自云亦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必以真面目对人。著述早期偏于语文方面,出版者有《文言文选读》、《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其后出版者有《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等。将刊印者有《谈文论语集》、《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审。

目录信息

序--吕冀平
一. 小引
二. 章太炎
三. 黄晦闻
四. 马幼渔
五. 马一浮
六. 邓之诚
七. 林宰平
八. 熊十力
九. 马叙伦
一零. 胡博士
一一. 苦雨斋
一二. 刘半农
一三. 刘叔雅
一四. 朱自清
一五. 温源宁
一六. 杨丙辰
一七. 顾羡季
一八. 周叔迦
一九. 魏建功
二零. 废名
二一. 孙以悌
二二. 叶恭绰
二三. 张伯驹
二四. 红楼点滴一
二五. 红楼点滴二
二六. 红楼点滴三
二七. 红楼点滴四
二八. 红楼点滴五
二九. 沙滩的住
三零. 沙滩的吃
三一. 归懋仪
三二. 张纶英
三三. 三(苹)香
三四. 玉并女史
三五. 庆珍
三六. 王门汲碎
三七. 刘舅爷
三八. 张效彬
三九. 邓念观
四零. 魏善忱
四一. 金禹民
四二. 刘佛谛
四三. 银闸人物
四四. 东谢西谢
四五. 家乡三李
四六. 崇效寺
四七. 广化寺
四八. 香冢
四九. 鬼市
五零. 宫闱手迹
五一. 名迹捉影
五二. 圆明园劫灰
五三. 神异拾零
五四. 中国旅行剧团
五五. 韩世昌
五六. 余派遗音
五七. 东安市场
五八. 由旧书想起的
五九. 砚田肥瘠
六零. 信而好古之类
六一. 早期的烤肉
六二. 大酒缸
六三. 东来顺
六四. 尾声
骥尾篇(周汝昌)
再版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负暄琐话》我是求了很久,都不曾得其一睹的。曾到深圳书城查询,工作人员告诉我已经许久不曾有张老的这本册子售卖,唯剩《顺生论》还有售,惋惜之余,很是不甘。终于得助于深圳大学的周小姐,帮我从其深圳大学图书馆借到黑龙江出版社89年9月版,才得偿所愿。这里再次感谢周小...  

评分

评分

很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翻到张老的书,负暄于琐话,少了生活浮夸的情节,沉甸甸地看某些恍然不堪促及的人物。 张老读红楼,逛东安,大酒缸或者漫谈那些岁月的人事。都是琐话,散散淡淡地放置一旁,既然是随笔,也就让我随心而读。撒旦的物当归于撒旦,神的物当归给神。...  

评分

评分

人有了些年纪,就会怀旧。那些志同道合的老友,不敢去询问他们的消息,生怕换回一纸讣告。想起我家糖包提起过他的祖父,老爷子在世时很规律的和老战友们通信,若得回信便好,若无回信,绝不再询问近况。老爷子们颇有点“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的惆怅。张先生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负暄,出自《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原义是冬天晒太阳取暖,这里大概是晒太阳聊闲话之义。因此顾名思义,这是一本随笔集,主要是写旧人旧事,表追忆和思念之情。如作者本人所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读者亦可从其文字中窥见清末民国时期许多文人名流们的为人处世之风和治学讲学的态度~

评分

文字实在太淡雅了,适合边喝茶边读。但是要如果作史料用的话还须谨慎。

评分

文字实在太淡雅了,适合边喝茶边读。但是要如果作史料用的话还须谨慎。

评分

很喜欢张中行的文字

评分

唉,老北京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