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是奥地利大作家穆齐尔生前出版的一个单行本小说集,包括两篇中篇小说,分别是《爱情的完成》和《对平静的薇罗妮卡的诱惑》。
《两个故事》表面看似是两个无关轻重、体量短小的爱情故事,但是穆齐尔叩问的却是身体和灵魂的存在问题、感知和思索的关系问题、此在与彼岸的时空问题、激情与压抑的矛盾问题、野性与文明的选择问题。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
奥地利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作为现代文学的拓荒者,他的创作在内容上富于深刻的哲思和冷静的科学精神,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不拘一格地突破传统和大胆尝试。
我很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玛格丽特·杜拉斯
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米兰·昆德拉
一个男人,想要了解自己是怎么陷入某种情感,过程中的细节是怎么涌现的,整个状态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会调动起先天体能、本具性格与思维方式,通过它们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设置出一种适合本人观看的坐标系,将回忆投入,逡巡其中。要是这个男人擅长写作,又有点时间,他很...
评分第一次看穆齐尔的小说,的确感觉惊艳。 两个故事看完,看的稀里糊涂,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其实两个故事都很简单,简单到故事没啥可说的。在这两篇小说里,流动的是主人公如诗如画的心事。在《爱情的完成》中,女主人公去外地看孩子,心中的层层波澜贯穿始终,当然,最后...
评分一个男人,想要了解自己是怎么陷入某种情感,过程中的细节是怎么涌现的,整个状态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会调动起先天体能、本具性格与思维方式,通过它们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设置出一种适合本人观看的坐标系,将回忆投入,逡巡其中。要是这个男人擅长写作,又有点时间,他很...
评分(刊于《北海日报》2016年8月7日) 文/俞耕耘 读穆齐尔的小说,你很难产生一种连续性,因为它总是由绵密繁复、跳接杂糅的情绪线所牵引。他颠覆了本雅明所谓的“讲故事的人”,你很难从他的叙述中找到什么故事,少的可怜的对话被湮没在绵延不绝、永无止境的抽象比喻、虚空玄想...
评分(刊于《北海日报》2016年8月7日) 文/俞耕耘 读穆齐尔的小说,你很难产生一种连续性,因为它总是由绵密繁复、跳接杂糅的情绪线所牵引。他颠覆了本雅明所谓的“讲故事的人”,你很难从他的叙述中找到什么故事,少的可怜的对话被湮没在绵延不绝、永无止境的抽象比喻、虚空玄想...
看完第一个故事后就被惊得不行,太有幸读到这本书,认识了这个作者。罗伯特穆齐尔简直是“诛心”,要了我的命了。
评分穆其尔的写作是一种不断弥散的立体主义的迷雾,情感在变化中寻找一种更为完满的境地,超越寻常意义上的幸福。他试图通过直接描绘人物内心的变化来完成全部表达,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除了这种情感和理智的相互交织以外的其他部分……都是无关紧要的”。开头对一只茶壶的描写可谓绝妙。而在一个女人通过不忠完成她的爱情的过程中,在情感的起点和终点,在迷雾的核心与外壳,是剥离了个性的、“不负责任的孤独”。于此我终于理解了加缪《不贞的妻子》为何如此命名,因为不贞所预示的情感的游离与错位,漂浮在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从自我扩散至整个宇宙的那种孤独,才使一个人变得完整。 “因为情感只存在于一条串连其他情感的冗长链条之中,它们相互扶持,而重要的是,生活的一个瞬间与下一个瞬间紧密相连,连接的方式有成百上千种。”2018-097
评分穆齐尔的神经里一定有无数个细小而精微的心灵传感器,所以才能如此准确而详尽地探测到他笔下人物那完整而流动的思想和情感状态,他把它们伸向各处,于是整个宇宙就变成一个巨大、深邃而纷繁的精神世界,并披着梦幻一般的语言外衣,呈现给我们的眼睛。只不过,只不过,这一切到头来注定是一场空。
评分猜謎也不過如此
评分目眩神迷,短小却不能用精悍形容,它是无限延展的文字迷宫,不可逃离的命运归宿,难以捉摸的心中臆想,陨灭重生的疏离伤感,恍若隔世的虚实对照。肉体在时间的长河里可以肆意抽离,灵魂在思绪蹁跹里无所适从,戛然而止的书写却藏匿着宛如星河的庞大世界,点滴闪烁间,难以窥见本体一角,读毕掩卷,才能一一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