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陆灏“近年杂览闲读所写的读书笔记”,里面充满了这类有趣的中西文史资料,甚至直接就是由“文化八卦”组成的小品,读来让人甚生愉悦——按照“知趣相得”的信条,读书就不妨像陆灏那样。
在本书中,你可以读到:钱钟书和杨绛曾怎样捉弄傅雷,潘光旦巧译希腊美臀爱神名字等谐谑故事,牛郎织女神话经过什么样的解构,赵孟頫代夫人写信到末尾,竟顺笔署了自己的名,《洛丽塔》电影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出处,福尔摩斯是不是以王尔德为模特,西方不少著名文人学者如何不爱惜书籍甚至以毁书为乐,《花花公子》原来刊登过好些文学名家应约写的严肃作品……都是一些妙趣横生、幽趣别具的小文章。
读陆灏《东写西读》 五一的阅读给了陆灏的这本书。书很薄,很小,陆灏的文字简雅耐读,因此读得也快。 读了陆灏的书,才知道,我和这位有名的文化人有些令人窃喜的共同点:第一,我也喜欢钱钟书,只是很难说还够不够“钱迷”的级别;第二,我也读不下去号称二十世纪文学经典的...
评分董桥是报界中人,但自己却很少接受媒体访问。最近看到梁文道的新书《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第一篇采访的就是董桥。只为这篇访谈也值得买这本书。 董桥在这篇访谈中说,大陆文字好的人真没几个,他们的文字污染了,像陆灏这样的算是很好了,能够在六七百字的专栏里面...
评分上海书店的海上文库我断断续续地买了好几本,有趣有料。那天去学而优闲逛竟然发现海上文库系列竟然出了快一层书架,心里暗想早晚找天全部搬回家。 沪上陆公子的名号在江湖上颇为响亮。毛尖和万象遗老们笔下的陆灏让我经常产生遐想,仿佛一介青衣书生,飘飘然而来,面白齿红的...
评分文章的内容,版式,装帧,都和董桥的《今朝风日好》有类似之处,但缺乏董桥的才情和韵味。过多的转录转述别人的东西,没什么太大意思,此书可看可不看,看了不会后悔,不看也没什么遗憾。 磨镜党一文过于粗俗,远不如“抚孤松而盘桓”一句有趣,可惜这句不是作者说的。 ...
评分董桥是报界中人,但自己却很少接受媒体访问。最近看到梁文道的新书《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第一篇采访的就是董桥。只为这篇访谈也值得买这本书。 董桥在这篇访谈中说,大陆文字好的人真没几个,他们的文字污染了,像陆灏这样的算是很好了,能够在六七百字的专栏里面...
三句不离钱锺书==
评分很多读书中考究的趣闻轶事,可惜部分语言比较半文半白,谈论的书籍或者文人跨度比较大,时而海外时而国内,看起来并不很轻松……
评分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虽然是“避重就轻,浅尝辄止”“不着边际,买椟还珠”,但也的确轻松随性,妙趣横生,现在写这一路随笔的人很多,但都不及陆公子的眼界之高,见识之博,交游之广,文字之精。
评分赠了五年了,昨天才读完。。。
评分不太同意下面评论里的观点,读书什么的,追求学问严谨读学术书就好,想要荡气回肠就读第一流的名著,只是追求“大气象”“大感动”“大学识”,何必跟这个“追求小趣味、看不到大问题的读书方式,虽然在正宗的历史学家看来,只是文人们地地道道的浅见薄识,但对我这样读书只求趣味不为写论文的人来说,几乎就是全部的兴趣所在”的妙人一般见识。何况这书实在是有趣,太有趣,读的我本来只是啃大部头间隙打发时间,却被完全吸引。中间数次爆笑不止,八卦和段子什么的,有时即使是旧的,一样别开生面。说“吃”的那张,以及潘光旦先生的种种妙语连珠,真是让人感叹一番知识分子连恶趣味都如此精彩。关于钱钟书的段落也是,既妙又点到即止,种种典籍间遨游,得自己一番趣味。陆公子本身便不是为了炫耀学识和八卦,不过分享,何必如评论里那般斤斤计较。趣味二字,实乃读书人的好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