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革命与复仇

进化、革命与复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钟诚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8-7-25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95021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鲁迅
  • 政治哲学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钟诚
  • 思想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史
  • 进化
  • 革命
  • 复仇
  • 成长
  • 斗争
  • 命运
  • 觉醒
  • 反抗
  • 命运
  • 宿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鲁学界一直有从“文学鲁迅”到“政治鲁迅”的研究呼吁,但目前“政治鲁迅”研究多是基于文化政治的视野而展开,缺少比较系统的、有深度的政治哲学的分析路径。林毓生教授2006年来北大访问时我曾去拜访他,他提及鲁迅政治观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值得深入研究,这也是促成我后来的博士论文《鲁迅政治观研究》(北京大学,2010年)产生的一个契机。这次对原来的博士论文做了系统的修改。 专家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朴民教授认为论文从政治学视角研究鲁迅思想比较有新意,尤其是对鲁迅政治观的反思不同于常见的文化政治视野;论文答辩时,专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萧延中教授对论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论文中对鲁迅思想与尼采思想关系的讨论,对“竹内鲁迅”传统的反思,对鲁迅寻求政治道德基础的努力及其困境的分析都有新意,且论证较为充分。 主要创新之处:运用政治哲学的视野对鲁迅的思想尤其是政治观展开了较系统的分析和反思。其中尤其关注人性问题、正义问题、政治的道德基础等问题。

作者简介

钟诚,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政治学理论等,在学术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

目录信息

导 言 1
第一章 “人国”理想与文化民族主义 14
一、“人国”理想的确立 14
二、文化民族主义和对“志士英雄”的批判 25
第二章 文学与革命 40
一、十年沉默与文学的无力 40
二、文学与革命的歧途 52
第三章 左联经历与历史“中间物” 75
一、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及对知识人实践模式的批判 76
二、左联“实践” 95
三、历史“中间物”和鲁迅政治观的特色 110
第四章 政治道德基础的重构 127
一、人性、规则与正义 127
二、权力、公意与复仇 168
余 论 240
参考文献 282
索 引 29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些探索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鲁迅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二是鲁迅思想与政治道德基础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这里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 1.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已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著作及论文都有所涉及,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评分

这些探索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鲁迅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二是鲁迅思想与政治道德基础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这里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 1.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已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著作及论文都有所涉及,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评分

这些探索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鲁迅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二是鲁迅思想与政治道德基础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这里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 1.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已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著作及论文都有所涉及,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评分

这些探索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鲁迅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二是鲁迅思想与政治道德基础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这里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 1.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已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著作及论文都有所涉及,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评分

这些探索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鲁迅思想与政治实践的关系;二是鲁迅思想与政治道德基础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这里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 1.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已出版的数量众多的著作及论文都有所涉及,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教训了我什么叫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作者几斤几两先自己估计估计不好吗?拿休谟、卢梭的政治哲学来和鲁迅的政治思想碰撞我不反对,但你通篇下来这种思想碰撞何其僵硬、肤浅?如同嚼蜡、吃石灰一样。一二三章没有看的必要,整大段整大段地引用别人的观点,严重怀疑这三章是读书笔记拼凑而成的。这本书能在国家社科基金里我都怀疑有没有学术腐败的因素。第四章稍微能看,虽然鲁迅有一种复仇的思想,同时也还有我要骗人的一面,仿佛这一面在作者看来不属于考虑的范畴之内。书的内容完全是糟蹋了书名和副标题。 (鲁迅思想的核心无非两点:尊重人的价值、求真,在国民性批判中就表现为:痛斥奴役与自欺欺人。这两点在与现实接触后又流变成鲁迅所说的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此消彼长,而又走向我要骗人和复仇两个极端)

评分

作者出身政治学专业,故关照鲁迅问题的视野与文学诸公略有差异,且能以更内行的话语解析作为政治人物,或谓对政治性话题拥有内在悖论式兴趣的鲁迅,其困境究竟如何生成,却又为何歪打正着地具备专业性的探讨所无法绕开的重大意义。惜此书语言过于缠绕,欧化腔已然影响流畅阅读体验了。

评分

语言不行,分析太笼统。

评分

这本书教训了我什么叫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作者几斤几两先自己估计估计不好吗?拿休谟、卢梭的政治哲学来和鲁迅的政治思想碰撞我不反对,但你通篇下来这种思想碰撞何其僵硬、肤浅?如同嚼蜡、吃石灰一样。一二三章没有看的必要,整大段整大段地引用别人的观点,严重怀疑这三章是读书笔记拼凑而成的。这本书能在国家社科基金里我都怀疑有没有学术腐败的因素。第四章稍微能看,虽然鲁迅有一种复仇的思想,同时也还有我要骗人的一面,仿佛这一面在作者看来不属于考虑的范畴之内。书的内容完全是糟蹋了书名和副标题。 (鲁迅思想的核心无非两点:尊重人的价值、求真,在国民性批判中就表现为:痛斥奴役与自欺欺人。这两点在与现实接触后又流变成鲁迅所说的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此消彼长,而又走向我要骗人和复仇两个极端)

评分

嗯,讲真,作者你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吗?反正我看不出来你想说什么。真的是北大的硕士吗?你写的是“汉语”,不是英文版的翻译。怎么可以行文措辞这样烂呢?为了出书,就强行加词搞成一本书么? 莫非这是公知派为了打击从毛泽东思想角度谈鲁迅,而炮制出来的一个“小公知”? “鲁迅对文学之定位的转变很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种对文学理解的转变过程,正是其对共同体道德基础的关怀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讲真,随便找一句,作者自己还能理解自己写的是什么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