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是根据梁思成一九二九——一九三0年在东北大学时,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配以图片(原稿设有图片)编辑而成的。当时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尚未发掘,而梁思成在讲授此课时,也尚未到云冈、龙门、天龙山、南北响堂山、敦煌、大足等地去实地考察过。但他在美国学习时期,及赴欧洲旅游时,在欧美各处的博物馆中,看到帝国主义从我国掠走的大量雕塑珍品。他往往在这些雕像之前久久徘徊、流连忘返。
本书不能算史,因为是后人根据梁先生的讲义,配图编辑而成,而梁老师本身由于种种原因, 也没有真正的开讲这门课.但对于我等门外汉还是一本好书. 首先,原来中国的文化在汉以后就受印度和希腊文明的影响了,所以五千年的文明不光是中华民族的. 原来好东西,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都...
评分梁先生的书,这本是拜读的第一本,《中国建筑史》是第二本。 也是在那书店,昏暗的角落里,无聊的目光晃过一本本书脊停在这薄薄的小册上……回宿舍后用了两个晚上读过。感觉嘛,已经记不清了,给我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直至现在。 我们与过去的联系,不可割裂,不可漠...
评分文字:梁思成 注解:傅熹年、陈明达 配图:林洙 这本书压在书柜已许久,近来萌生读意,便翻出来,撕了薄膜,翻开扉页,上书写到“字数:34千字”,我想一下,是3.4万字吗?我怀疑了一下自己,问了自己一句:“34千字是3.4万字吗?”随即便自答到:“恩,是的。那也与本书的装...
评分这本书应该是讲义,要是林徽因先生写也许更好。梁先生写的态严谨了,如同写建筑。雕塑的美学意义还不够深入,但所写之余留给我们很多功课。 至少梁先生没有写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文字。 另:期待着有个好的再版版本。
评分总感觉只是个雏形,四十年代后的讲稿无存实在是遗憾,很想了解下梁先生对大足石刻的看法。 在普林斯顿的学术报告其一是以“唐宋雕塑”为题,大足石刻艺术也是此次由梁先生介绍到国际学术界,大足为唐末、宋初的摩崖石刻,相较于本书中彼时的对晚唐及宋的评价,梁先生显然...
梁思成如果能过多活几年,多看到一些,多总结一些,这本书将更加完美。
评分梁思成如果能过多活几年,多看到一些,多总结一些,这本书将更加完美。
评分电子书。因为是讲稿,所以近于概述且不算太长。结合《金石丛话》对历史更有直观了解。ps如果去河南之前看,大概更合适。
评分总感觉只是个雏形,四十年代后的讲稿无存实在是遗憾,很想了解下梁先生对大足石刻的看法。
评分由讲义配图编纂而成 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尚未去过的龙门石窟 波士顿馆藏北周观音像 龙门卢舍那像龛 甚是写实的比丘像和唐三彩罗汉像 以及昭陵六骏 书中讲解作品多为佛像 因而艺术成就与其时社会安定程度 文化艺术自由发展程度 以及信仰虔诚程度息息相关 对宗教主线不甚感兴趣 但有两点中西艺术史交融的地方很有意思 一是佛教题材从印度传入 而印度又受西方的影响 故而雕饰间可见如爱奥尼亚柱式 或西方作物等欧陆痕迹 二是唐朝时显现的写实主义作品 有些文艺复兴先行之意 不过我国艺术作品似乎仍是秉承重神多于重形的哲学 当然这点要再多积累点材料才能定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