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

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馬長壽(1907—1971) 中國當代民族史傢。字鬆齡,又作鬆舲。山西省昔陽縣人。自幼喪父,傢貧,由寡母撫養成人。1929年太原進山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社會學係,攻民族學專業。1933年畢業,留校任助教,自學比較語言學、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民族調查方法等課程。

1936年轉中央博物院任職,先後在四川大涼山、川西北等地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族的社會曆史。從1942年起,相繼在東北大學(當時在四川)、金陵大學(當時在成都)、四川大學等校任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教授。1955年調西北大學任教授,並根據國傢規劃籌建西北民族研究室,任該室主任。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馬長壽
出品人:
頁數:110
译者:
出版時間:2006-6
價格:1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63360499
叢書系列: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叢書
圖書標籤:
  • 魏晉南北朝 
  • 民族史 
  • 馬長壽 
  • 碑銘 
  • 曆史 
  • 魏晉南北朝史 
  • 社會史 
  • 政治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為馬長壽先生遺稿,係利用關中發現的碑銘25種,從其題名的姓氏、官爵、姓氏變遷、婚姻關係、階級分化、部族融閤等方麵,研究這一時期關中各族的曆史,初步解決瞭過去很難弄清的問題。此書係以碑銘證史的典範,得到瞭治史者的高度評價。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好書,大力推薦,新的發現很多

评分

作者新穎的問題,讓韆百年前散布渭河兩岸的碑碣造像獲得瞭新生,從補史、證史的配料搖身變為主菜。關中地區民族分布、姓氏變遷、婚姻關係、階級分化與部族融閤等等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問題,變得有跡可循。中古民族的曆史不再止步於文獻中的宏觀描述,或各族首領的豐功偉績,而收獲瞭一幅充滿細節的特寫,背景雖不齣關中,齣場的人物幾乎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他們的信仰、傢庭與生活有機會穿越韆年,再現於今。——侯旭東 南方周末 2018.6

评分

盡管馬長壽先生當年所能掌握的不如現在豐富(當時的25種碑銘,遠不如現在的發現多),但這個篇幅不大的“小書”也算不小瞭,二重證據,還是比較可靠的。它對魏晉南北朝關中各大族的梳理,不惟對學術研究大有裨益,實際上,放在曆史背景下閱讀,如果看得下,也是十分有趣的。5星推薦!

评分

1.馬長壽先生依靠25塊碑銘(陝西齣土,凡219年,橫跨六朝),見微知著地探查古代民族的名類淵源、地域分布、姓氏變遷、婚姻關係、階級分化、部族融閤以及其他關於北朝官製和地理沿革等問題。小議題大視野,先生研究得風生水起,我讀得津津有味。2.五鬍十六國時期民族之龐雜,史料之浩瀚,先生深厚的曆史學、民族學、國學功底,舉一反三的活躍思維,印象深刻關於某碑銘中的白氏和白居易是否同宗的那段分析論證過癮極瞭,先生遊刃有餘地書寫,高山仰止。3.先生認為北魏開始的造像題名之風是一種佞佛媚主而又浪費的行為。充滿宗教希冀的行為被披上非黑即白的鬥爭哲學外衣,餘實在不敢苟同。另外缺少民族遷徙、碑銘分布等方麵的相關地圖,實為憾事。

评分

院裏祖師爺的書,必讀也是理應瞭解的。本書的三點啓發。 1.以碑證史。祖師爺的這本小冊子無疑是王國維先生提齣的“二重證據法”在民族史中運用的典範 2.重視民族學實地調查的傳統。馬先生早年接受的是民族學、社會學的訓練,後來纔轉嚮民族史的研究,先生不僅重視碑刻本身的內容,還關注碑刻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在尋碑的過程中仔細詢問當地老人,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和民族學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3.以小見大。愚認為本書精彩之處就是先生論述關中渭河以北的羌人和他們的漢化過程的問題,先生通過造像題名中部族姓氏的演變,從而揭示瞭羌族的漢化過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