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给五星是因为作者的观点的确不错,当然不一定完全赞同。但本书的整体架构及论证的途径实在是相当复杂,抓住哲学的部分就会很难把握人类学的分析,如果在此想把二者同时说清楚,那还不如去看书了。 似乎本书可以看作作者把结构主义引入人类学的尝试,因此本书涉及太多领...
评分(一)关于这本书 斯特劳斯这本《野性的思维》依然是一本读着十分费劲的书,但这种费劲我认为倒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作者的眼界过于开阔。 法国人的学识修养一向让人佩服,斯特劳斯作为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更是如此。在这本书里,斯特劳斯轻松自如地纵横于考古...
评分序P5 文化人类学: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历史结构。正如植物有“野生”和“园植”两大类一样,思维方式也可分为“野性的”(或“野生的”)和“文明的”两大类。野性的思维并非野蛮人的思维,而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以有别于为了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
评分太初有言,言与神同在。有言即有神灵,因神话归根结底是来自语言材料的。自语言产生之后,人类的交往就从无尽的可能性中脱颖而出,转而进入有限的变化范围。“万花筒中的图案归根结底是有限的,因为组成它的那些碎片是有限的。”在许多文明中,古人对此的认识都很清楚,他们对...
评分序P5 文化人类学: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历史结构。正如植物有“野生”和“园植”两大类一样,思维方式也可分为“野性的”(或“野生的”)和“文明的”两大类。野性的思维并非野蛮人的思维,而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以有别于为了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
看得好痛苦的一本书
评分不连续、非时间性、模拟式。野性的思维—文明的思维,艺术—科学。很学术。新手上路,一知半解~
评分事无巨细的平行世界
评分历史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离开我们,或者我们是由于思想的变化而疏离历史的。因为历史不再能被内在化从而失去其可理解性,即一种依附于暂时的内在性的虚假的可理解性。然而并不是说人能够或者应当使自己与这种内在性分离。他并不能这样做,而且他的智慧正表现在理解到他体验着这种内在性,而同时又认识到,他如此充分和强烈地体验着的只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对于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或许几年后的他自己会依然如此,而对于一千年以后的人们就完全不同了。
评分第一遍读大概只有字词和片段的理解,要读到第二遍才能整体把握住吧。他的重点非常明确,切实落在野性思维的“具体”和“抽象”上,然后是那种惯有的发散。在我的理解里,这里不同于他后来的神话学巨作,分为了“人和自然”与“原始群体之间”两个方面,其主题却显像了相似性——名称和分类。从大量细节的阐发入手,到联系和分析。我个人觉得阅读施特劳斯最大的障碍是,不能如他所说在思维上经历这个“先进行分解,然后再在不同的层次上重新组合”的过程,总是倾向于不自觉地目的论。因此不适应他这种阐述的方式,总期待有个明确的指向“思维方式”的结论,而在他整和信息到借鉴各种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学理论化的过程中烦躁不堪。不知道重读是否有帮助,重读重点在第三、第五、第七、第八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