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
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
序P5 文化人类学:社会结构、神话结构、思维结构、历史结构。正如植物有“野生”和“园植”两大类一样,思维方式也可分为“野性的”(或“野生的”)和“文明的”两大类。野性的思维并非野蛮人的思维,而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以有别于为了产生一种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驯化的思...
评分之所以借用波伏瓦的《第二性》作为题目,一方面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笔下的“野性的思维”往往被视为“野蛮人的思维”、“原始人或远古人的思维”,是现代文明的“阴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面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后来者的姿态向其发起挑战,从...
评分虽然这是表现原始的野性的思维的学术作品,但颇有些哲学味道,其实可以得出联想结论,当我们认为其他人、其他民族奇怪时,也许别人也是这样看我们的,这不是什么问题,只是不同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思维不同吧了。 作者是人类学家,本书表现了原始社会中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学术...
评分在前言中,列维斯特劳斯竟然说,这本书是他根据自己的一些讲稿“随意扩充”而成的,这也太耍无赖了吧。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细究了: 列维在第一章开头引用了许多研究,说原始人虽然知识范围不够宽广,但是在有限的领域内,知识却是极大的丰富,因此得出结论:原始人并不是只认...
评分(一)图腾具备逻辑性吗 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已经看到第二章《图腾分类的逻辑》,承接第一章《具体性的科学》,作者在第二章里探讨了原始部落里修补匠式的思维方式,是否含有西方现代意义上的逻辑。 图腾被原始部落用作划分各部族的标志,不同图腾被作为不同部族的标志,...
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时间花得比预想中得长,因为真的是太吃力了。尤其是第8、9两章,完全读不懂了。不过整体而言还是启示颇大,关于原始部落的一些习俗和传说,读起来也颇有趣味性。结构主义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本书,我还是不甚了然,反而疑惑更多了。
评分会永远保持在读状态吧····
评分第一章和倒数两章比较理论,中间的几章基本是听故事OwO除对结构和系统的阐述外,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是谈到了一些跟结构语言学的联系,以及能所指意义在那个时候发生的变迁。最有趣的大概是“原始思维”被“历史人性”建构的现象以及“原始思维”没有“历史”的原因。——就像福柯谈“非理性”被“理性”建构或者波伏娃谈“女性”被“男性”建构一样——“被定义”而导致成为“第二性”、看似对等而实际被挤压成“标出项”。而社会中的“非标出项”对“标出项”的态度,几乎都是同构的——坚决的不平等,看似的友好,实际的蔑视以及给予某种被表面的“保护”所挟裹的践踏。多数二项对立都并不分属平衡着的天平的两端。所以“平等”只是幻觉,洗洗睡吧,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评分做笔记又刷了一遍。第一章讲“具体性的科学”第二章讲“图腾分类的逻辑”都是聪明到让人手舞足蹈;但即使是第二刷也觉得从第四章开始就完全看不懂了。可见不仅我的智力水平不足以学数学(和物理学),连读哲学也只到英语国家哲学家的水平;此生凄凉不是没有原因的!
评分会永远保持在读状态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