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傢,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彆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傢,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已亡佚)、《夜航船》、《三不朽圖贊》等文學名著。
張岱齣身仕宦傢庭,早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晚年窮睏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張岱愛好廣泛,頗具審美情趣。喜歡遊山逛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既懂音樂,又諳彈琴製麯;善品茗,茶道功夫相當深厚;喜歡收藏,鑒賞水平很高;又精通戲麯,編導評論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說:“吾越有明一代,纔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陶庵夢憶》凡八捲,文123則,其中捲一15則,捲二15則,捲三16則,捲四15則,捲五16則,捲七17則,捲八13則。內容龐雜,涉及麵甚廣。據初步以題材分類歸納之,大緻可分為:山川形勝、民俗風情、亭颱樓閣、戲麯技藝、方物飲食等五類。 《陶庵夢憶》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風霜雨雪的産物,是中國夢文化的藝術結晶,是作者人生裏程中血與淚的凝結,是人生的夢憶,是心靈的夢憶,是國破傢亡後的一麯麯悲哀的挽歌,也是對亂世社會人生的一聲聲淒切的哀鳴,更是陶庵五十年生命曆程中一個個值得迴味的跳動著憧憬與充滿活力的生命音符。沒有希望,沒有奢求,沒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詛咒,惟有夢憶;以夢憶為解脫,以夢憶為慰藉,以夢憶為反思,將傢國之嘆、故園之思、人生這悲寄予夢憶之中,這就是《陶庵夢憶》的寫作動機,這就是《陶庵夢憶》的懷舊情結,這就是《陶庵夢憶》的藝術真諦。
冰凝玉槛凭栏望,层林退染 泛舟群山拒还迎,晕开过往 汴京年少好逍遥,赌书还得泼茶香 精舍美婢汉血马,繁灯华影今阑珊 金髹髻,珠凤冠,霞帔坠,彩结环 挑心捧鬓钿儿晃 落得几许天真?几许荒唐? 铁骑刀枪寒,哪知西湖隆冬暖 回首廿十年,世事变换勿轻谈 看我踉跄舞剑似狂乱 ...
評分 評分张岱说此书“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但终究有好事者如我。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岁。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自为墓志铭》 儿时跨苍头颈,观王新建灯。《世美堂灯》 少时从先宜人至曹山庵作佛事。《曹山》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辛丑),5岁。 父叔辈张...
評分董桥在《今朝风日好》中《最后,迷的是装帧》篇引别人的文字,“书痴先是要买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董桥说他将要进入第四期书痴了。他谦虚了。如依此标准,我想我应过了...
風物觀,知是紅塵第幾程。
评分《西湖香市》,此時春暖,桃柳明媚,鼓風清和,岸無留船,寓五留客,肆無留釀。袁石公所謂“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已畫齣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雜來,光景又彆。 哎~~~~~舊時風光隻能靠遐想。梁文道說:“張岱寫《陶庵夢憶》的時候,到底是什麼心情呢?我連想都不敢去想”颱靜農說:“《陶庵夢憶》的文章如個和瞎尊者的畫,總覺得水墨滃鬱中有一種悲涼的意味,卻又捉摸不著。”
评分裝幀也非常舒服。
评分風物觀,知是紅塵第幾程。
评分版本經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