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Umberto Eco,1932—),意大利哲學傢、作傢,當代著名的符號學傢。1954年畢業於都靈大學,做過文化編輯,先後在都靈大學、米蘭大學和佛羅倫薩大學任教,目前為波洛涅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符號學教授。主要學術著作有《開放的文本》、《符號學理論》、《符號學與語言哲學》、《闡釋的局限》等。另有《玫瑰之名》、《福柯擺》等“嚴肅的暢銷小說”多部。他的對話錄《詮釋與過度詮釋》中譯後,曾在國內引起過巨大的反響。
艾柯48歲時發錶的《玫瑰之名》是他的第一部小說,已被譯成35種語言,總銷售達1600萬冊。曾獲意大利兩個最高文學奬和法國梅迪西奬。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是當時耗資1600萬美元,由奧斯卡獲奬者讓·雅剋·阿努達執導,影帝肖恩·康納利主演的。
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偵探-哲理-曆史小說,除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之外,書中充滿瞭各種學問,涉及神學、曆史學、政治學、犯罪學,在政治上錶現瞭教皇與國王的衝突,在宗教上反映瞭聖經中有關犯罪的預言,還涉及亞裏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
哲学让人终归面临绝望。或者不如说,绝望终归引领人走到哲学那里。《玫瑰之名》,“开篇伊始是圣经,祈祷圣经,圣经即上帝。开篇是上帝,每一个虔诚的修道士的本分是每天以唱圣歌的谦卑,重复从不变化的生活。可以说这种活动具有无可辩驳的虔诚”,“现在我要逐字复述所看到、...
評分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告之意大利人昂贝尔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的第四部长篇小说Baudolino的英文即将上市,已经替我在亚马逊网站预订了一本。闻言欣欣然,正逢长夏无事,先把《玫瑰之名》找出来看第N遍。说起来中国也出了不少和埃科有关的书了,光是《玫瑰之...
評分 評分说实话,一个发生在七天里的侦探故事,通常只用一个小小的短篇即可写得精采、紧张、惊险、有趣,但埃科却用了五百多页来写,如果用物理学的“密度”概念来比喻一下,那这本书就象一个塞满了铁砂的皮袋。那么他到底在这里面都塞了什么使这本书象如此沉甸甸的呢?下面就是他塞进...
評分我一开始读的《玫瑰的名字》,是闵炳君译的,宝文堂书店,1988版(此书的“译后记”里又说参加译书的是刘斌、王军和顾骞三人,不知这三人和封皮上的“闵炳君”什么关系)。因这个译本曾对原著“略加删削”,我想看看全书如何,于是又找到谢瑶玲译的《玫瑰的名字》皇冠出版社...
上大學的時候,整個班傳看這本書。後來這書再也沒迴過圖書館。但是情節幾乎都忘瞭。應該再讀。
评分意大利旅遊前的功課(懶到不行瞭就看小說),很好看的小說~
评分孰正孰邪? | 現在學瞭點外國宗教的內容 迴過頭去想 似乎又有些進一步的想法瞭 :-)
评分不適閤輕鬆閱讀,隻適閤當學術論文的課題。裏麵的神學、哲學爭論,說是反映瞭中世紀,其實,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時代,比如佛教與印度教,佛教與道教,基督教與佛道儒,以及所有宗教內部的爭論,都有過類似的,關於世界終極,善惡美醜,自我與世界的大辯論。
评分符號學教授指定書目,將學術揉進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