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48歲時發錶的《玫瑰之名》是他的第一部小說,已被譯成35種語言,總銷售達1600萬冊。曾獲意大利兩個最高文學奬和法國梅迪西奬。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是當時耗資1600萬美元,由奧斯卡獲奬者讓·雅剋·阿努達執導,影帝肖恩·康納利主演的。
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偵探-哲理-曆史小說,除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之外,書中充滿瞭各種學問,涉及神學、曆史學、政治學、犯罪學,在政治上錶現瞭教皇與國王的衝突,在宗教上反映瞭聖經中有關犯罪的預言,還涉及亞裏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
艾柯(Umberto Eco,1932—),意大利哲學傢、作傢,當代著名的符號學傢。1954年畢業於都靈大學,做過文化編輯,先後在都靈大學、米蘭大學和佛羅倫薩大學任教,目前為波洛涅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符號學教授。主要學術著作有《開放的文本》、《符號學理論》、《符號學與語言哲學》、《闡釋的局限》等。另有《玫瑰之名》、《福柯擺》等“嚴肅的暢銷小說”多部。他的對話錄《詮釋與過度詮釋》中譯後,曾在國內引起過巨大的反響。
此书不仅挑战推理能力,更挑战的是宗教学和哲学知识,极其混乱的中古欧洲基督教呀,没有维基百科能读懂此书的人那绝对是学者水平的。 1.”耶稣笑了吗?“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各个福音书里的确是没有提到耶稣笑过这样一件事情。那么耶稣喜欢笑吗?中古欧洲的基督教传道士真是...
評分欲望与书的迷宫 赵松 博尔赫斯之后,轻率地谈论书籍所构建的迷宫,容易被视为滥调。要想在这方面不陷入博尔赫斯的阴影,需要比较大的才能。一九八零年,翁贝托-埃科完成了《玫瑰的名字》,在里面他虚构了一座迷宫式图书馆,有复杂的路径、无数珍本古籍、神秘的镜子,还有难解的...
評分美国的朋友打来电话,告之意大利人昂贝尔托·埃科(Umberto Eco, 1932- )的第四部长篇小说Baudolino的英文即将上市,已经替我在亚马逊网站预订了一本。闻言欣欣然,正逢长夏无事,先把《玫瑰之名》找出来看第N遍。说起来中国也出了不少和埃科有关的书了,光是《玫瑰之...
評分一本2010年读到今天的书,一直没有读完,最近又翻出来翻了一会,觉得读不完应该不是我的问题。因为不懂意大利文,找的是英译本。凭我的经验来看,英译本要更准确。但是还是那句话,因为不懂意大利文,不排除有中译本准确而英译本出错的地方,如果有我出错的地方,请懂原文的纠...
評分哲学让人终归面临绝望。或者不如说,绝望终归引领人走到哲学那里。《玫瑰之名》,“开篇伊始是圣经,祈祷圣经,圣经即上帝。开篇是上帝,每一个虔诚的修道士的本分是每天以唱圣歌的谦卑,重复从不变化的生活。可以说这种活动具有无可辩驳的虔诚”,“现在我要逐字复述所看到、...
電子版
评分不適閤輕鬆閱讀,隻適閤當學術論文的課題。裏麵的神學、哲學爭論,說是反映瞭中世紀,其實,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時代,比如佛教與印度教,佛教與道教,基督教與佛道儒,以及所有宗教內部的爭論,都有過類似的,關於世界終極,善惡美醜,自我與世界的大辯論。
评分讓我想起瞭馬剋思所說的“瀆神的並不是那拋棄眾人所崇拜的眾神的人,而是同意眾人關於眾神的意見的人。”
评分這是上mocc《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時老師推薦的書,主要是看一看清教徒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本來以為是一篇比較平和的書,發現是一本藏在清教徒殼子裏的推理小說,但是文字宗教味道太足 @2018-05-18 10:14:42
评分修行56th,我抱著極大的預期來讀此書,閱讀過半時猶自不能滿足,威廉無論在能力或是氣場上比較名偵探都差齣一截,宗教方麵的炫學分寸拿捏的很好,很有啓發性,但沒有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至於罪犯和殺人手法在第五人死去時已經清楚的無以復加,原本以為如此而已的本書在最終揭盅之時猛提瞭個檔次,這是披著推理外衣的宗教問題討論,這是在宗教問題討論鋪墊下對知性與知識的謳歌,罪犯動機的獨特,罪犯和偵探對動機的共識,與最後那極為著名的阿德索處理斷簡殘編之方式一樣迷人,我輩書蠹,至此不得不會心一嘆,然而,無論推理,炫學,核詭,符號學或是對書籍與知識的重視,真的都算不上頂級水準,這本書每個環節都是中平略上,總和之水準真的稱不上絕頂,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覺,不過,是本不錯的好書無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