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高峰,就是从普希金开始的。
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它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诗体作品,自然具有诗歌的抒情性;但它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作者把它叫做“小说”。一八二三年动笔时,普希金的创作正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八年后,《叶甫盖尼·奥涅金》于一八三○年完成。它总结了作者一八三一年以前的全部创作经验,以后普希金就转入了散文写作。这种创作方法和文体的变化,和社会背景是有关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四章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基调比较明朗;从第五章起,调子变得阴郁、低沉起来,故事也越来越向悲剧性的结尾发展。这些正是时代气氛的反映。
在重庆磁器口旧书店淘到的旧书。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冯春译。扉页还有它第一任主人的签名和购书年月——“谢勤 1982.12”。读的过程中发现了里面夹着糖纸“鲜花奶糖”和一张便签。这种穿越时光的相遇,有着难以为旁人所感受的奇妙呀。 决定把便签上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其实只...
评分 评分奥涅金,这个艺术形象出自普希金笔下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他以独特鲜活的性格,成为首个“多余人”的典型。 提及“多余人”,还得谈到赫尔芩的《往事与随想》[1]。文中将“多余人”概括为“一种古怪的人”,亦或懒散的旁观者。 而奥涅金这位“多余人”形象,...
评分一口气被我读完的长诗
评分真的是一口气读完,也是第一次读俄国的诗体小说,好喜欢文中对北国冬日场景的描写,诡异的梦境,光怪陆离的上层社会,爱情,忧郁,转变,生存的意义……
评分以排沓的海浪层层涌叠出爱之热忱的想象,以日常物事直陈现实生活。不懂俄语不懂十四行诗体,白话译过来也不大能体会到原本严格的用韵和节奏单位,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但依然能体会到极强的音乐感。前四章的明快轻松,以及第五章由冬景的铺写从明快跌入沉潜的基调,由现实的雪过渡到梦境的雪,继而以梦中血腥残忍的意象与争夺事件暗合四人即将到来的关系移转与崩裂。明明是热的决斗与凶杀却写得极冷(环境冷又恰与人情冷一致),令人想起兰陵笑笑生笔下簌簌雪中走回杀气腾腾的武松。普希金的节奏同他笔下人物冲突所激起的效果方向完全相反,这种“相反”随后又是在写景中统一起来的:第二个冬天的狂暴对应塔吉雅娜的转变,第七章继决斗以后开篇写春的新绿,乐景衬哀情,奥涅金质疑曾经的喜悦、振奋如今堕入虚空与麻木。
评分那么,永别了,我的朋友。 永远,永远的别离了!
评分有点遗憾……以后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