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唐君毅
出品人:
頁數:406
译者:
出版時間:2005-10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56850
叢書系列:唐君毅作品係列
圖書標籤:
  • 唐君毅
  • 文化
  • 新儒學
  • 中國哲學
  • 中國文化
  • 文化研究
  • 中國文化
  • 哲學
  • 中國文化
  • 精神價值
  • 哲學思想
  • 傳統智慧
  • 民族品格
  • 人文精神
  • 道德修養
  • 曆史傳承
  • 文化認同
  • 價值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乃唐君毅先生通論中國文化之佳構。唐氏以西方文化思想中之異於中國者為背景,藉引申中國哲學之智能,以對中國文化精神神髓予以宏觀描述,亦析疏百年來中西文化之糾結,並昭示中國文化末來之遠景,可謂緻廣大而盡精微。故自《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所含義理之深遠,並連及問題之豐富,而於富啓發性言,唐氏亦自覺此書有優於前此著述者。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十版自序
自序(述本書緣起)
第一章 中西文化精神形成之外緣
(一)西方文化之來源為多元與中國文化之來源為一元
(二)不同文化民族之接觸——戰爭與商業對西方文化精神形成之關係
(三)農業與和平對中國文化精神之形成之關係
(四)中西文化之麵目之不同重文化之類彆,與重文化之統
第二章 中國文化與宗教之起源
(一)中國古代之勞動精神與社會政治之關係
(二)社會政治與文學藝術之相依
(三)中國古代宗教精神之特質
第三章 中國哲學之原始精神
(一)中國哲學之起源問題與周代宗法製度之閤傢庭社會政治道德以為一
(二)中國哲學智慧之起源,為古代宗教道德精神之升進,而非對之之懷疑與批評
(三)孔子之繼往開來與繼天道以立人道
(四)孔子之全麵的閤天與全麵的人文精神,與孔子所開啓之人文精神與哲學
(五)中國文化精神之形成與西方之不同
第四章 孔子以後之中國學術文化精神
(一)九流與六藝及孔子的精神
(二)秦漢唐宋元明清之文化精神之綜貫的說明
第五章 中國先哲之自然宇宙觀
(一)西方哲學科學中之自然宇宙觀
(二)中國自然宇宙觀中缺乏超越的必然律之觀念,而以自然律則為內在於自然事物者
(三)中國自然宇宙觀中,共相非第一義之理。物之存在的根本之理為生理,此生理即物之性。物之性錶現於與他物感通之德量。性或生理,乃自由原則、生化原則,而非必然原則
(四)中國自然宇宙觀,視物皆有虛以涵實,以形成生化曆程,故無純物質性之實體觀念,萬物無永相矛盾衝突之理,而有由相感通以歸中和之理
(五)中國宇宙觀中物質與能力、物質與空間、時間與空間不相對立,以位序說時空,而無“無限之時間空間觀念”
(六)中國自然宇宙觀重明理、象、數閤一而不相離
(七)價值內在於自然萬物之宇宙觀
(八)儒道陰陽法諸傢之自然宇宙觀之比較
第六章 中國先哲之人心觀
(一)中西哲學中人心觀之不同
(二)心之無對性、虛靈性、涵蓋性、主宰性
(三)心之知與神為心之陰陽二麵
(四)心之神與誌氣
(五)心之性情
(六)性情之善不善及性與理
(七)中國儒傢所謂心性之直道而行,及心與其所對之自然之本性,皆超矛盾辯證曆程者
(八)罪惡之起源與道德生活中之辯證的發展
(九)中國儒道二傢之心性觀之體會
第七章 中國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論(上)
(一)西方人生道德理想之類型與中國人生道德理想相比較
(二)中國儒傢人生思想對自然實在之敬意及惜物貴物
(三)愛物之道德問題
(四)傢庭之尊重——孝友之意義
(五)道德責任之範圍
第八章 中國先哲之人生道德理想論(下)
(六)道德意識中之平等慧與差彆慧
(七)良知與當然之理之內在性
(八)恕道與過失罪惡之拔除
(九)修養重建本教始之工夫
(十)一切人生活動皆可為一目的
(十一)人生一切活動與苦樂之遭遇皆充滿價值意義
第九章 中國人間世界——日常生活社會政治與教育及講學之精神
(一)日常生活與文化生活
(二)中國人在自然界之農業生活與其精神含義
(三)中國之傢庭生活日常生活之精神含義
(四)日常生活中之禮樂意味
(五)緻廣大之社會精神
(六)平天下法天地之政治理念
(七)貫古今重會通之教育與講學精神
第十章 中國藝術精神
(一)中國藝術精神下之自然觀
(二)泛論中國文藝精神與西方之不同
(三)建築
(四)書畫
(五)音樂
(六)雕刻
(七)中國各藝術精神之相通
第十一章 中國文學精神
(一)中國文學重視詩歌散文及中國文字文法之特性
(二)中國自然文學中所錶現之自然觀——生德、仙境化境——虛實一如、無我之實境——忘我忘神之解脫感
(三)中國文學不長於英雄之歌頌、社會之寫實,而尚豪俠以代英雄
(四)中國小說戲劇,不重烘托—主角之性格與理想,而重繪齣整幅之人間
(五)中國人間文學中之愛情文學重迴環婉轉之情與婚後之愛
(六)中國人間文學範圍,包含人與人之各種關係,及人與曆史文化之關係
(七)中國文學之錶情,重兩麵關係中一往一復之情,並重超越境之內在化
(八)中國無西方式悲劇之理由一
(九)中國之悲劇意識一
(十)中國悲劇意識之虛與實、悲與壯一
第十二章 與中國人格世界對照之西方人格世界
(一)西方之社會事業傢、發明傢型一
(二)西方之學者型一
(三)西方之文學傢、藝術傢型一
(四)西方之軍事傢、政治傢、社會改造傢型
(五)西方宗教人格型一
第十三章 中國之人格世界”
(一)有功德於民生日用之人物一
(二)學者
(三)文學傢、藝術傢
(四)儒將與聖君賢相
(五)豪傑之士
(六)俠義之士
(七)氣節之士
(八)高僧
(九)隱逸與仙道
(十)獨行人物
(十一)聖賢
第十四章 中國之宗教精神與形上信仰——悠久世界
(一)宗教要求之內容與其産生之必然性及當然性
(二)世界各大宗教之異同
(三)中國宗教精神比較淡薄之故
(四)宗教信仰之當有與儒傢之形上性的宗教信仰
(五)中國儒者證天道之方——天或天地可指宇宙生命、宇、宙精神、本心即天心
(六)中國宗教之形上智慧——開天地為二
(七)中國先哲對鬼神之信仰與對自己之宗教精神
第十五章 中國文化之創造(上)
(一)中國百年來之文化問題與中國文化之價值
(二)中國數十年新文化運動,提倡西方文化之科學民主自由之精神於中國,所以失敗之故及其態度上之錯誤
第十六章 中國文化之創造(中)
(三)中國文化精神之根本缺點之反省
(四)內心理想之超越性、客觀性與其價值
(五)西方科學、工業文明、階級、國傢法律意識、社會文化之分途發展、民主自由精神,依同一理念而成立
(六)西方社會文化精神對中國文化之價值
(七)社會文化之分途發展與國傢法律意識及世界性之人類社會組織
第十七章 中國文化之創造(下)
(八)中國未來哲學及文藝之方嚮
(九)宗教精神之重建
(十)倫理道德精神之充拓
(十一)中國文化之迴顧與前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唐先生此大著,論華夏文化之精神品格,以系統思辨架構方式,重建中國文化真·善·美之精神,不僅能深透其底蘊,其觀照之高明超越,鑒賞之妙相莊嚴,爲愚自來所讀之同類著作中最完備、精彩者。其神思於人文世界往還週旋,可謂著手成春,立處皆真,佳處實非一言可盡,凡所論領域...

評分

唐先生此大著,論華夏文化之精神品格,以系統思辨架構方式,重建中國文化真·善·美之精神,不僅能深透其底蘊,其觀照之高明超越,鑒賞之妙相莊嚴,爲愚自來所讀之同類著作中最完備、精彩者。其神思於人文世界往還週旋,可謂著手成春,立處皆真,佳處實非一言可盡,凡所論領域...

評分

唐先生此大著,論華夏文化之精神品格,以系統思辨架構方式,重建中國文化真·善·美之精神,不僅能深透其底蘊,其觀照之高明超越,鑒賞之妙相莊嚴,爲愚自來所讀之同類著作中最完備、精彩者。其神思於人文世界往還週旋,可謂著手成春,立處皆真,佳處實非一言可盡,凡所論領域...

評分

唐先生此大著,論華夏文化之精神品格,以系統思辨架構方式,重建中國文化真·善·美之精神,不僅能深透其底蘊,其觀照之高明超越,鑒賞之妙相莊嚴,爲愚自來所讀之同類著作中最完備、精彩者。其神思於人文世界往還週旋,可謂著手成春,立處皆真,佳處實非一言可盡,凡所論領域...

評分

唐先生此大著,論華夏文化之精神品格,以系統思辨架構方式,重建中國文化真·善·美之精神,不僅能深透其底蘊,其觀照之高明超越,鑒賞之妙相莊嚴,爲愚自來所讀之同類著作中最完備、精彩者。其神思於人文世界往還週旋,可謂著手成春,立處皆真,佳處實非一言可盡,凡所論領域...

用戶評價

评分

梳理文脈大有益處

评分

總論。

评分

秉承瞭唐先生一貫的精細又龐大。 儒傢真的是一往的理想主義,若不承認性善,溫情脈脈的理想社會又不可能,若承認性善,不善乃至惡的現象又數不勝數,且顯現齣似永不能根除的跡象。

评分

總論。

评分

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由錶及裏,層層遞進。每一個觀點都直指要害。每每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首四章以縱論中國文化之曆史發展。第五章至第八章論中國先哲之自然觀、心性觀及人生道德理想。第九章至十四章則橫論中國文化之各麵:先之以人間世界,以論中國之社會文化與人在自然之生活情趣;次之以藝術文學精神以論美感;再次之以人格世界以論中國所崇敬之人物之類型;終之悠久世界以論中國人之宗教精神與形上信仰。最後三章,則專論中西文化之融攝問題,以解除百年來中西文化之糾結,而昭示中國未來文化之遠景。吾書每章皆自具經緯,各章之義復互相照映,而每章立義,皆先淺近易曉者,以次第及於精微。故即在初學,但循序以讀,皆可得解。亦可先閱藝術文學精神、人間世界、人格世界數章,因所論較為具體,可引發興味,再及其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