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

菊花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本尼迪克特
出品人:
页数:234 页
译者:马小鹤
出版时间:2005-1-1
价格:2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9523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日本
  • 社会学
  • 菊花与刀
  • 文化
  • 文化研究
  • 人类学
  • 历史
  • 日本文化
  • 社会习俗
  • 历史研究
  • 民族性格
  • 菊花象征
  • 刀剑文化
  • 传统价值观
  • 生活哲学
  • 身份认同
  • 文化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何理解日本这一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却又迥异于中华文明,并给中华文明带来过深重灾难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的课题之一。历史的耻辱和现实的差距,使得许多中国人在“面对和思考”日本时,冲动的情绪远远多于理性的认知。偏见是浅薄、脆弱的,只有理智和平静才能给人以力量。

本尼迪克特的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观、理性地观察日本的杰作。1944年,作者应美国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撰写了一份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为美国成功制定战后治理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作者将报告整理出版。该书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直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读本。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两岁丧父,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0年赴欧,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某女子中学。1914年回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从1936年起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主任。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本尼迪克特与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中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又称文化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该派认为,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呈现出多样性。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因此,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她重视实地研究工作,调查研究过北美的普埃布洛印第安人、传道区印第安人、阿帕契人、皮马印第安人和布莱克弗特人(黑足人)。她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混合物,但她的种族主义主张比较隐蔽。著作以《菊与刀》和《文化模式》为代表,著作还有《种族:科学与政治》、《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学》等。

目录信息

译者的话
第一章 研究课题――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守本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负恩于历史和社会的人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义理最难堪”
第八章 洗刷污名
……
附录 评价与批判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评分

最近花了五天看了一本书,名曰《菊与刀》。与自身状态相比,我觉得这次行动很迅速,相比于以前半个学期磨掉的《吾国吾民》,算是质的进步。起码我的行为反馈给我自己,我再一次乐学了。 刚刚看完,趁着大脑还有些余热,写下点真切的感想,不论怎么样,多一种交流,多一种思想...  

评分

评分

评分

《菊花与刀》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未想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报告文学性质的社会学著作居然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被誉为了解日本...  

用户评价

评分

: G131.3/5273

评分

我觉得吧,这书其实还真没有萨苏的与鬼为邻写得好。。并且在当下日本衰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的情况下,了解日本人已经没有当年那么重要了

评分

对日本,我喜欢他们的东西.可他们的思想,是个迷

评分

: G131.3/5273

评分

我觉得吧,这书其实还真没有萨苏的与鬼为邻写得好。。并且在当下日本衰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的情况下,了解日本人已经没有当年那么重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