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史》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系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于1794年被雅各宾政府处死。他随母流亡国外。1805年回到巴黎学习法律。1812年任巴黎大学历史学教授。他曾参加第一次波旁复辟(1814),成为君主立宪制的鼓吹者和“空论派”团体的成员,并在《论代议制政府及法国现状》(1816)一文中解释该团体的政纲。1820-1830年,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著有《英国革命史》(1826-1827)、《欧洲文明史》(18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832)等书。在七月王朝期间(1830-1848),他是君主立宪派领袖,在法国政治生活中颇有影响。他曾先后担任内政大臣、教育大臣、驻英大使、外交大臣和政府首相,掌管七月王朝的内政外交。1848年法国革命爆发后,他只身逃往英国,从此结束政治生涯。后来回到法国,专事学术活动。
基佐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吸取了圣西门的阶级斗争的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历史学说。在他早期的历史著作中试图用阶级斗争观点来解释法国革命、英国革命及其他历史事件,目的是要论证资产阶级有权管理国家。在《欧洲文明史》和《法国文明史》等书中,他发展了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乃是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的论点。但1848年法国革命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危机。当他看到在这场革命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来反对中产阶级时惊恐万状,从而攻击阶级斗争学说“是与我们时代不相容的祸害和耻辱”。1848年的法国革命不但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使他彻底放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欧洲文明史》系作者根据1828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而《欧洲文明史》只限于社会历史,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示文明。作者以简练、压缩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到法国革命前夕。书中主要论述:欧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它的特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文明的诸不同因素;10世纪蛮族入侵结束,封建制度开始;封建制度的性质及其对近代文明的影响;5至12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状况及其历史作用;自治市镇的兴起、其内部管理及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十字军运动的起因、性质、后果;君主制的发展过程;欧洲建立政治体制的各种尝试;15世纪的特征;16世纪宗教改革的真实性质及其结果;英国革命的意义及其对文明进程的贡献;英国与大陆国家文明进程之异同;17、18世纪法国处于欧洲文明的领先地位。《欧洲文明史》是研究欧洲历史和文明史的重要书籍。
本书初看之下有些罗嗦平淡,前头拉拉杂杂,铺垫出多元化欧洲的三大社会:封建社会、宗教社会以及自由城市社会。(其中第一个源自日耳曼而后两者源自罗马,至查理曼大帝而始达成日耳曼罗马基督教三者合一)。讲教会情况尤其唠叨,几乎废读。然而到第八讲十字军东征突然笔锋一转...
评分【按语:读了基佐(Guizot,1787-1874)《欧洲文明史(1828)》这本伟大的小书,我才明确地将欧洲文明作为一个以多元性为最显著特点的独立的文明单位认受下来,而向来往往情不自禁地将欧洲文明视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延续,甚至吉本伟大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都未曾纠正了我的...
评分文明的确是有相似性的。基佐说“当罗马扩张时,她做了什么呢?追究历史,你们会看到,她征服或创立的是城市,她讨伐的是城市,和她订立同盟的是城市,她送移民去的地方也是城市。”(p26)何止罗马遇到的是城市,回溯中国,最开始不也是由一座座城市连接起来的么?打仗大家都说...
评分【第一讲】 在第一讲中,作者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文明应该具有的含义。在作者看来,文明应该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社会的发展,一个是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指“国民生活的不断完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指“个人的发展、内...
评分【第一讲】 在第一讲中,作者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文明应该具有的含义。在作者看来,文明应该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社会的发展,一个是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指“国民生活的不断完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指“个人的发展、内...
除非熟悉欧洲历史,否则这书就显得过于简略而难以消化。跟着作者打水漂似地从几个历史时期掠过,对文明的本质却没有增添太多了解。
评分2015/04/30 又把高等法院翻译成议会了,唉。
评分基桑,私密马赛,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从大学到如今拿起放下拿起放下,连续挑战五次都没有成功。。。 信息密度太低,同样的内容反复讲,显得极其啰嗦。可能是他觉得这样的主题就必须使劲bbbbbbbb吧,而他的《英国革命史》可读性就强多了。
评分简单了点
评分这本书,不只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作的问题(作为讲稿),语言很不简洁,非常啰嗦。从内容上看,基佐重点阐述了文明史的一个观点,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自身的发展),一部分是“政治和社会发展”,一部分是“人内在的和道德的发展”。除此之外,个人认为整本书的一个线索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社会的整合与冲突。应该说,作者的观点并不是很偏激,但还是让人觉得有一些民族主义倾向。书末叙述道“我们国家的过去和未来都值得我们倾注最真切的感情”,让人联想到钱穆《国史大纲》所言的“温情与敬意”。本人暂时对法国史没有深入了解,只能说一下阅读下来的主观感受。此外,本书在叙述一些历史事件时,明显是作者自己史观的阐发和反复强调,有没有明确的材料论证,导致角度略显片面。(如宗教改革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