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尔德·J·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二次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1921年他计划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长等)而中断巨著的继续写作。一生著作颇多,主要有《历史研究》12卷,先后于1934-1961年出版,以综合观点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新的展望。另外还有《民族与战争》(1915)、《希腊的历史思想》(1924)、《1924-1938年国际事务概述》、《经受考验的文明》(1948)以及《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1975年10月22日,逝世。
天地悠悠,不会让我茕茕孑立。 无论我喜极而泣,或是悲惨遭人遗弃, 大千世界中有无数人, 与我一同欢歌,与我一同悲泣。 而这些不曾谋面的无名朋友, 在我出世之前千年已然逝去。 ——罗莎琳德·默里 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是汤因比...
评分第一部 历史形态 - 希腊模式 我们把希腊模式作为从地方国家向大一统国家过渡的典型。 在希腊模式中,我们看到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追求着创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由极为多样的、独立的地方性政权提供的。直到彼此间的冲突——这是此类政权存在的代价——达到很剧烈的...
评分第一部 历史形态 - 希腊模式 我们把希腊模式作为从地方国家向大一统国家过渡的典型。 在希腊模式中,我们看到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追求着创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由极为多样的、独立的地方性政权提供的。直到彼此间的冲突——这是此类政权存在的代价——达到很剧烈的...
评分真心好懂 1 所谓黑暗中世纪的蛮族社会习俗并未传于后世云云 大失专业水准 2 终于明白了 无产者=垃圾 3 贵霜帝国原来是继承自希腊人统治的印度,阿城知道了一定会high 4 各种跑火车。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停止征服是因为疲倦,呵呵后。 正解不是因为罗马的重步兵只能适应空间上人力...
评分看了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一是字很小,二是书很厚,不如分上下册。 此书是删节版,总感觉有些地方有戛然而止的味道,尤其第三部,文明的成长,感觉什么都没说就结束了。 汤因比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研究历史,我也很以为然,然而做为一个西方学者,他所引用的绝大多数还是西方文明...
没有想到这么厚的两本居然还是节选本。不过想来节选本也有好处,虽是节选,但仍然是集大成的皇皇巨制,可见如果读原著的话,是真的会被里头21个文明的例子给淹没的。这书涵盖甚广,光是阅读花了十天,笔记一万多字,豆瓣这三百字限制的点评肯定是没法说清楚的。但总之是好,值得拜读,并且必须要有世界史的基本常识方可入手,否则看不懂作者信手拈来的举例。前五部可以利落总结出作者的文明史观,中间五部略显赘述,最后三部则集中高潮!这三部反正篇幅也不长,建议多读。中国人缺乏西方人那样对宗教的系统信仰,所以要理解汤因比的核心观点比较难,但是一旦理解了,就有如拾起了串着一连串文明的一条线,会有顿悟。 内容虽好,仍然要扣一分给翻译。译者很明显把书分给了自己的学生翻译吧,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第五部,惨目忍睹,根本读不下去。
评分此等大历史过于疏阔,如同宋人空谈性理,多读则厌。此书早已过时,可勿庸读
评分T1 【3.15 ~ 11.15】
评分尝试了两次,读了一半,还是没读完,读到后面效率太低,就放弃了,是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不能匹配这本书,很遗憾,前面那部分,凭借自己浅显的理解,觉得很高深,但是好在哪里,说不上来,只是有些思考,这是我的问题
评分此等大历史过于疏阔,如同宋人空谈性理,多读则厌。此书早已过时,可勿庸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