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色诺芬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也是军事家。本书除记述他随同希腊十万雇佣军参加小居鲁士争夺波斯王位的战争经过外,着重记述小居鲁士在战争中阵亡后,希腊雇佣军由波斯腹地穿过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进抵黑海南岸,撤回希腊的冒险远征过程,《长征记》叙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笔生动自然,所记事实基本可靠,不失为一部古典名著。
读完了色诺芬《长征记》 商务学术名著83版 这样的书往往被解读为一种寓言,如同奥德赛,尤其是当其时间上更为接近于我们,记述更为翔实,而且其的所赴范围更远。 至少可以解读出以下这些: 1.统治的技巧,包括雄辩与修辞术,以及不断地审视敌友和巧妙地周旋; 2.民主的希腊精神...
评分他既非将官,也非队长或士兵。 ——色诺芬《长征记》 那个夜晚,希腊人陷入巨大的恐慌。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国王,现在又失去了将官和队长。他们身处波斯的腹地,没有盟友,没有给养。他们顾虑重重,精神沮丧,无心生火,也不返回营地。他们饥饿,却吃不下;他们困顿,却睡不着...
评分色诺芬的《远征记》[i] 卡尔维诺 DJ 译 在今天来阅读色诺芬的《远征记》是件非常特殊的事,就好像我们观看电视或者电影中不断重播的古老战争记录片一样。当我们观看一部黑白的褪色老片,那刺眼的光影对...
评分看完后我决定以后还要重读这本书。先在这里记录我的第一印象: 在我看来,这这本书应该叫《色诺芬回家记》。一万希腊兵有时是色诺芬的工具,有时则是色诺芬的障碍。他们和一路上的其他艰难险阻一样,是色诺芬为了回家而必须克服的众多难题之一。 为了达成回乡的目的,色诺芬几...
评分读《长征记》是为了读《亚历山大远征记》做准备,却发现这是一本关于leadership的好书。 色诺芬原本并非将军,也并非士兵,他参加这次远征纯粹是受好友邀请,想去结交居鲁士,从而卷入其中的。这支雇佣军原本来自希腊不同民族,在领队的将军和军官均被骗杀害后,色诺芬挺身而...
卡尔维诺认为色诺芬「精准」地写出了《长征记》,从地理上的角度说,或许是这样。但是「成功」又往往为胜利者所书写,我颇怀疑是书中对自我那一部分的描写,总是在关键之处「美图秀秀」了一下。战争使人堕落,野蛮才是力量,对于后来的亚历山大,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不喜欢暴君,也不喜欢英雄。
评分[丹:]相当有现代感。在希腊旅行途中读毕
评分如果从史学书写的角度来说,《长征记》很有意思,它处于希罗多德《历史》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中间地带,仍然有大量祭祀求神、征兆(鹰的飞行情况)与梦境叙事,这很接近于《历史》,但色诺芬又兼具修昔底德式的理性眼光,我们看到伯利克里那种一人从上往下的演讲辞变成了色诺芬与周围将士你来我往的说服,在居鲁士死后,色诺芬首先就是凭借语言与谋略出位的,后来甚至需要解释应付别人对他的控诉,所以,色诺芬彻底消解了英雄主义,再没有一个“神样”的人物统一希军,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怀疑(一开始怀疑的是居鲁士进军的目的,然后怀疑色诺芬的领军策略)、掠夺、死伤——这一点,甚至连凯撒也做不到,在《高卢战记》里,哪怕偷换成第三人称的回忆叙述,凯撒也始终没有逃离美化自我与战争的诱惑……书里提及的海豚片听起来很好吃啊……
评分如果从史学书写的角度来说,《长征记》很有意思,它处于希罗多德《历史》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中间地带,仍然有大量祭祀求神、征兆(鹰的飞行情况)与梦境叙事,这很接近于《历史》,但色诺芬又兼具修昔底德式的理性眼光,我们看到伯利克里那种一人从上往下的演讲辞变成了色诺芬与周围将士你来我往的说服,在居鲁士死后,色诺芬首先就是凭借语言与谋略出位的,后来甚至需要解释应付别人对他的控诉,所以,色诺芬彻底消解了英雄主义,再没有一个“神样”的人物统一希军,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怀疑(一开始怀疑的是居鲁士进军的目的,然后怀疑色诺芬的领军策略)、掠夺、死伤——这一点,甚至连凯撒也做不到,在《高卢战记》里,哪怕偷换成第三人称的回忆叙述,凯撒也始终没有逃离美化自我与战争的诱惑……书里提及的海豚片听起来很好吃啊……
评分[丹:]相当有现代感。在希腊旅行途中读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