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简史

药物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恩斯特·博伊姆勒 著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32
译者:张荣昌
出版时间:2005.1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551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医学
  • 药物
  • 科普
  • 药学
  • 科学史
  • 医药
  • 历史
  • 健康
  • 药物学
  • 药物历史
  • 医学史
  • 药理学
  • 药物发展
  • 医药文化
  • 健康
  • 科学史
  • 历史
  • 药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拜耳、沙默东、贝林、赫希斯特等28家世界知名制药企业的经典范例,数位诺贝尔获得者、10多位享有盛誉的医药学家的珍贵回忆。近代以来最著名药物艰辛研制历程的丰满呈现,大制药公司紧闭着大门慢慢敞开,挫折与希望、竞争与合作、严酷与人情味……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描写了在许多实验室和诊所里进行的人类与疾病所作的这场坚忍不拔的斗争,尽管这些进展尤其是对相关人员来说,来得令人难熬地慢。许多药物的命运恰恰是在“药物设计”时取决于对疾病过程的详细了解,因此花钱很多的基础研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大学的和工业界的研究机构必须在这方面超越一切界限,更紧密地合作。

本书描述了近代医药史上最著名药物的产生,以及成功研制这些药物的研究人员们艰辛的奋斗历程。不断出现的、令人恐惧的疾病,人类战胜病魔的愿望与努力,攻克难关中面对的种种阻力,构成了该书的基调。它罗列了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疾病,显现了近现代大制药集团紧紧关闭着的大门后面的秘密和研究人员之间扣人心弦的竞争,由此勾勒出医学责任和医学道德之种种重大问题。

它不仅是一本生动的科普著作,还是一本优秀的人文读本。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当陌生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恩斯特·博伊姆勒(Ernst Baumler)出生于1926年,曾做过记者和电视制作人,1963年至1987年在德国著名的赫希斯特制药公司工作,1986年因医学史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医学名誉博士称号,现从事学术评论工作。 他的医学专著颇丰,代表作有《无限的分子――国际癌症研究回顾》(1967)、《寻找魔弹》(1971)、《一家世界著名企业》(1988)、《保尔·埃尔利希――为生命而研究》(1989)等。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当种牛痘来到欧洲时
奴隶贩子了解情况
寄往英国的第一封信
爱德华种痘
囚犯们是头一批“牺牲品”
维也纳和柏林的状况
伯克利的詹纳大夫
一个危险的实验
皇家学会的怀疑
巴斯德出场
想像力和精力
玛丽·巴斯德——一位伟大的女性
发酵的秘密
不是原始生殖
岁得中风
病菌被“减弱”
梅伦的试验
“种痘之父”
烙针疗法
为了挽救一个男孩的生命
磨细的脊髓当疫苗
临终前面对妒嫉者
第二章 柏林的微生物猎手
得有一台显微镜
病原体来自何处?
追寻孢子
下一站是柏林
狩猎开始
防治病原菌的化学药品
固体的和透明的培养基
同痨病作斗争
著名的牺牲者
试验开始
通过呼吸的空气传染
“结核杆菌是元凶”
霍乱病原体藏在哪里?
新的活动场所:印度
在加尔各答的发现
同结核病展开新的斗争
结核菌素黑市贸易
逝世于巴登-巴登
第三章 防治白喉和破伤风
在普鲁士的卫戍部队中
熏蒸消毒作为疗法?
在波恩卡尔·宾茨处
进一步的炭疽病研究
白喉的细菌毒素
第一次发表的论文
利斯特勋爵来访在巴斯
德研究所受到的欢迎
维尔尼克——最密切的合作者
阿尔特霍夫的支持
巧遇劳本海默
一封致贝林的信
合作的基础
与埃尔利希合作
“爱玛别墅”中的和睦
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
给贝林一个教席?
谁得诺贝尔奖?
贝林工厂兴起衰竭
最后的日子
第四章 保尔·埃尔利希和维纳斯的疾病
绍丁的发现
在斯特拉斯堡上大学
最重要的:潜流
一个充满颜料的实验室
在西里西亚结婚
一盏本生灯和吸墨水纸
免疫学处于重要地位在罗伯
特·科赫那里
牛奶中的抗体
法兰克福的诱惑
返回化学疗法
实验化学疗法
一种名叫阿托西尔的物质
为埃尔利希建一座新研究所
耐药物的微生物
“606”——一个突破?
合适的剂量
埃尔利希受颂扬
“胂凡纳明战争”
胂凡纳明:战争与和平
回忆的时刻
死在巴特洪堡
第五章 和病原体赛跑
第一批抗细菌的药
战壕中的医生
磺胺药物——第一个大的成功
帮助许多人
一种消毒剂
一个又一个系列实验
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
救了自己的女
……
第六章 有机体——一种完美的防御体系
第七章 各大洲旧的和新的灾祸
第八章 获取抗艾滋病药的漫长道路
第九章 荷尔蒙活化生命
第十章 有病的心脏和有病的胃
第十一章 “大清洗”——躲避危险的血脂
第十二章 信使物质——大脑中的主要行动者
第十三章 几百万人必须忍受疼痛
第十四章 灾祸可能从基因就已开始
第十五章 武器还不够有效
第十六章 基因修复和新的药物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看了看还不错哦,有的地方也加了批注,比如说跟咱们国家有关的人士,药物研究确实不容易,对于咱们药学类的名校也是无限崇拜。看样子应该是个医药行业的翻译给翻译的,我觉得学药的大学生应该看一下了解一下,有些外企的历史真是……

评分

常言说,久病成良医,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问家母书中的这种药如何如何,那种药如何如何,跟着母亲的话,对照着书中对某种药的描述,更多的感觉是佩服母亲的对药物的了解能力,要借此验证书中的描述是否正确。   书的翻译真的很糟糕,我不是学医的,也不会去验证作者...  

评分

常言说,久病成良医,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问家母书中的这种药如何如何,那种药如何如何,跟着母亲的话,对照着书中对某种药的描述,更多的感觉是佩服母亲的对药物的了解能力,要借此验证书中的描述是否正确。   书的翻译真的很糟糕,我不是学医的,也不会去验证作者...  

评分

常言说,久病成良医,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问家母书中的这种药如何如何,那种药如何如何,跟着母亲的话,对照着书中对某种药的描述,更多的感觉是佩服母亲的对药物的了解能力,要借此验证书中的描述是否正确。   书的翻译真的很糟糕,我不是学医的,也不会去验证作者...  

评分

我看了看还不错哦,有的地方也加了批注,比如说跟咱们国家有关的人士,药物研究确实不容易,对于咱们药学类的名校也是无限崇拜。看样子应该是个医药行业的翻译给翻译的,我觉得学药的大学生应该看一下了解一下,有些外企的历史真是……

用户评价

评分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当下世界畅销药物的起源、发展。只可惜翻译太差了,像是博导让自己的学生翻译的,全是直译出来外语语序的长句。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完全毁在它的翻译上了!也砸了理想国的招牌。要不是看不懂德语,我早就读原著了!别给译者找借口说什么没有医学背景了,前边大部分都是人物生平和历史事件都翻译成这个鸟样,何况,母语总会说吧(艾玛,我借的一本《变形记》也是他翻译的,有点不敢看了)。可悲的是这本书仅此一本译本。老子决定学德语重新翻译。

评分

视角太单一了,翻译也不太好,读着别别扭扭

评分

书不错,翻译惨不忍睹

评分

内容上来看是本好书,但翻译绝对不及格。先不管Die großen Medikamente译为“药物简史”是否合适,生硬甚至莫名其妙的翻译随处可见,比如211页“它(垂体)倒出…荷尔蒙”,“分泌”不好吗?就算不是分泌,“释放”也比“倒出”要合适吧?再比如,第129页莫名其妙冒出来了个“100Trillionen”,好吧注释里面也确实标了“1Trillion=10^18”,但就算亿不过来了,也应该换成大众更为熟知的英语吧,就算不用英语,数字后面也要空个格吧?语句不通处处可见,有的甚至主谓宾都找不全,真是可惜了原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