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
米德以萨摩亚的“反例”得出的结论,使这部初版于1928年的著作成为人类学“文化决定论”学派的一面旗帜,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论争。
书里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漂洋过海的旅行者总是要比那些坐井观天的人聪明伶俐”。暂不论其本身的学术意义,几十年前,人类学家漂洋过海,跨出自己舒适圈,去了解他者的文化,回归审视自己的文化,这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内容方面,因为我只算人类学入门学生,相比于结构...
评分 评分前面读得很慢,后面读得快,是处理一堆新鲜食材和直接吃熟食的区别。证明我迄今为止读专业类书籍仍然是很粗糙且偷懒的,不应该。 这本民族志某种意义上不算成熟,但它非常有震撼力量。作者将萨摩亚归结为一个单一的模式,正因为没有强烈的情感冲突,所以青春期变得平静无澜。而...
评分寻找“他者”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读书笔记 摘要: 本文试图加入一些学科史和思想史的背景,从文论的一些角度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人》进行批评,而不是单纯地从弗里曼的已有的批评入手。试图指出人类学中的很重要的部分是西方关于他者的东方主义。而这种东方主义有可...
评分书里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漂洋过海的旅行者总是要比那些坐井观天的人聪明伶俐”。暂不论其本身的学术意义,几十年前,人类学家漂洋过海,跨出自己舒适圈,去了解他者的文化,回归审视自己的文化,这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内容方面,因为我只算人类学入门学生,相比于结构...
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了 贡献很突出 存在的问题也很大 不过想想人家米德20多岁就能写出享誉世界的著作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文章可读性很强 也很有趣 就当是了解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吧~
评分经典地对现代社会教育的反思。
评分人类学入门读物,谢谢图老斯的推荐。。。200页读了两个多月也是很orz的,书是很有趣的,读者显然是没什么sense= =
评分32块钱买来的,在看,获益匪浅
评分很长的篇幅在向人民展示萨摩亚人的生态,然后开始比较现代社会和萨摩亚的社会,进而得出最后的结论,文化影响了青春期的少年少女的心理健康,建议是否可以让下一代人有更多更加自由的选择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