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1946年间,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争论,是两种对立的国家政体的争论,是争取一个怎么样的抗战结果的争论,因而也是国共两党政治对立全部历史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本书对这一场长达两年的政争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考察,集中论述了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
“于全场极度和谐兴奋中散会”,看完全书,此句在头脑中萦绕不散,该句是黄炎培日记中46年所记政协散会时之情形。虽然作者告诉我们民国的政治逻辑无法越过,以上不过是历史的玩笑,但“如果顺着走下去”之类的假设想必读过本书的人都曾设想过吧。3年后,枪杆子1949登场,国共...
评分1月17日 明日回家。今日似乎做什么都没有精神。看来是归家效应也!其实是近乡情更怯,过去之一年,对自己诸多事,颇不满意,对于来年,似乎也没太大之期待。曾国藩有句话: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难在于立志二字。 剩下来的任务,是追债。但注定了无结果。本来下午想...
评分呕心沥血一代伟人 若即若离 勾心斗角 早已不是学生时代振臂高呼时的那样为国为民 早已不是秉烛夜谈时的那样心系天下。国民党人也是大能尽出 只因遇上窑洞里的共产。人民只是桌上的筹码 只因舍弃不下自己的利益。给出的诱惑足够大 留的面子足够大的话 划江而治是必然。 ...
评分基于民国背景的中国政治生态逻辑 ——论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1 双边关系对等与否,取决于双方实力对等与否,综合实力的相对变化决定政治关系的再平衡。 2 高层推演逻辑:基于欧洲战场的变动——推断日方的近期军事动向——其对国共双方实力的影响——优先提出政治主张争取主动—...
评分民国群雄争霸,旷日持久地同时牵扯到战场和谈判桌的实在不多。以民国诸次内争中仅次于国共战争的中原大战为例,起因乃是1927年宁汉合流后汪派和蒋介石一系权力分配不均,产生矛盾;而阎、冯、李与蒋介石利益分配又不均,于是从1929年就有改组派掀起反蒋运动,及各路军阀比如李...
目光如炬
评分邓野,重庆人,195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评分叙事老练,运笔如锋的一本著作。敏锐捕捉到历史层累之间的迅捷转换。
评分断断续续当小说看完的
评分历史的偶然因素可能就起了决定作用。作者应该多用些一手资料,用年谱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