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于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与他同科后来得大名的有张之万、李鸿章、沈保桢等。他崛起于咸同之际,虽然官至南书房行走(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或秘书)、广东巡抚,但在声名上远不及湖南同乡曾国藩、左宗棠之大,后来治史者对他独具青眼,乃因为他作为中国第一个驻外(英国)大使前前后后所经历的挫折,而他个人的挫折正好象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用今人的眼光看来,郭是一个旧时代的新人物。他在当时以开创洋务、提倡中国接受鸦片战争后巨变的现实并从改变中求自强,而成为朝野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思想敏锐,对于西方世界有深切认识,在宦海中屡踬屡起,又遭到昧于时势的大多数士大夫忌骂,历史的发展却印证了他的先知先觉,以及目光的远大。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将郭嵩焘的生活、思想、感情融于特定的时代与环境之中,功力、笔力俱佳,不仅重建了郭氏的一生,也生动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内容包括湘阴郭家的龄儿、亲身体验鸦片战争、与太平军作战、咸丰五年的江南之旅、郭翰林在北京、巡访津沽鲁东、黯然南归惊闻国变、应李鸿章之请赴沪任职、到广东去当巡抚、粤东攻防与左郭交恶等。这本书写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生长的时代。郭嵩焘是近代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见识远远超过侪辈的士人,早就洞悉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应走向世界。然而这种认识却受到举国人士的讥嘲和辱骂。他寡不敌众,只好靠边站。他个人的挫折,正好象征中国走向世界的挫折。然而再挫折、再艰难,中国还是走向了世界,只是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已。
汪荣祖,祖籍安徽莲德,1940年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美,获美国俄勒岗大学硕士及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应维弗吉尼亚州大学之聘,任教至今。已出版中英文专著十种,论文约百篇。
花了不到两天半的时间大致将这本半文言文的史书看完,非常敬佩郭嵩焘的高瞻远瞩和目光过人。郭氏出生于湖南的普通家庭,曾在会试中四次落第,最终在第五次考取进士,当时不过三十岁。面对太平军的不断逼近,郭氏游说曾国藩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还提出大兴水师的建议,毫无疑问...
评分郭嵩焘是晚清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是同一代人。按照今天的说法,做过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广东省省长。但最瞩目的标签无疑是中国首位驻外大使,这让他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第一次走向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一个人物代表。 汪荣祖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想通过他走出中国,看...
评分花了不到两天半的时间大致将这本半文言文的史书看完,非常敬佩郭嵩焘的高瞻远瞩和目光过人。郭氏出生于湖南的普通家庭,曾在会试中四次落第,最终在第五次考取进士,当时不过三十岁。面对太平军的不断逼近,郭氏游说曾国藩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还提出大兴水师的建议,毫无疑问...
评分正在读黎庶昌编的《清曾文正公年谱》,对曾国藩和郭嵩焘一生的交谊很感兴趣,顺便想连带着了解一下这个走向世界的第一任外交官。 道光十七年,曾在京师未会试不第,归来途中,过长沙,适刘公蓉与湘阴郭公嵩焘均在省城应试,相见欢甚,纵谈今古,昕夕无间。留月馀,始各别去。时...
评分2009年8月17日上午读完全书,对郭嵩焘的一生有了初步认识,在书上也做了不少笔记。 郭在做人、做事、做官三者关系的处理上很值得学习,不做事、不务实则不出仕,做人宁折勿弯。就是抱着这种人生观的价值取向,才成就其跌宕人生。郭的一生色彩斑斓,足迹遍布京津鲁豫江南两...
主要依据传主日记写成, 作者几乎没有添减,更接近生活事实,很好
评分作为公交读物可给四星。这就是通鉴听不下去之后的替代物
评分对郭过于推崇,有文过饰非之感
评分此书表彰郭筠仙的先见之明,能以世界的眼光审视老大中华,并且较早的提出从文化和政治的层面进行改革,孤怀宏识,迥拔时流,亦以此之故,不能为时人所了解。郭氏胸襟不够恢宏,观其与副使刘锡鸿交恶一段可知也,曾文正称其”芬芳悱恻,著述之才“,不为无见也。然而到底是一位改革的先行者,他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汪书勾稽史料,持论公允,可谓发潜德之幽光也。(2008)
评分这套书总让我想起错失《晚清七十年》的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