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里夫金,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经济趋势基金会(Foundation on EcOnomic Trends)总裁,著有关于经济趋势、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的著作七部,被译成15种语言,其中《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时间大战》、《生物圈政治学》和《工作的终结》等书有广泛影响。
这是两个美国经济学家于1981年写的,主题思想是:宇宙中的能量是个定值,不能被创造;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而且正在被加速耗竭。随着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有效能量被转变为无效能量(可以熵来量度),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世界最终会变成热力学家们所说的“热寂”状态,人类...
评分读了,不懂,使劲挠墙,也无法改变我是物理白痴的事实。 看到SFW上的科普文章,提到人类史的奇点云云,突然想起某年见过一篇论文,把singularity这个词用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上。 80年代盛行过“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从学者到官员,从气功大师到平头百姓,都会吹...
评分作者在后记中特别让每个读者都记住的七个问题之一(p239):就是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只与外部世界交换能量而不交换物质),以区别于孤立系统(既不交换物质也不交换能量)和开放系统(既交换物质又交换能量)。当我们姑且认可这种只将物质看成是陨星规格的时候(作者自...
评分读《熵:一种新的价值观》 “我能瞒过多少罪过,仍然可以到达天国。”——《章节:6.9正视熵的危机》 《熵:一种新的价值观》(下称《熵》)与我的价值观并不相同。我认为:科学的归科学;人文社会的归社会。作者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为社会学的一个公理,这是最明显的误用与滥...
评分熵增与宇宙生命 文:王晋康 一位科学家说,科学的探索可以分为“合理的假设”和“轻狂的猜想”,而本文的内容比“轻狂的猜想”还要更狂一些。读者阅读时全当是做一次智力体操,不可当成真的科学假说。先打一个预防针,下面开始正题。 罗素说,有史以来,科学所做的最...
大爱
评分硬撑着看完了一半以后实在是槽点多得堆积到让我看不下去了……一个经济学家读到了热力学定理以后觉得“哇好厉害”然后就开始往经济和社会上套,干这种事的人在理科我们通常会称为“民科”。讲真啊,与其通过投入环保运动来试图减缓宇宙的熵增,还不如投入人类自愿灭绝运动来得简单靠谱。
评分2008年秋读过。
评分不管是不是正确的,至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
评分小学的时候,在亲戚家的书橱里见到过;大学的时候,买过一本旧书,借给同学没还 :(;现在,在Douban 再次看到这个封面;看《熵》,看世事变迁。<!倒,象个打广告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