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飞机上的机师面部被全部烧伤,当地的人将他救活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受伤,这个机师丧失了记忆,不能想起自己是谁,因此只被叫做“英国病人”。法国和加拿大血统的护士汉娜是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战争使她失去了男友麦根,在伤员转移途中由于误入雷区,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于是善良的汉娜决定独自留下来照顾这个“英国病人”。这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废弃的修道院,远离战争的喧嚣,显得宁静而闲逸,“英国病人“静静的躺在房间的木床上,窗头的一本旧书渐渐唤起了他的绪........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1943-)加拿大小说家、诗人。出生于斯里兰卡,11岁时随母亲来到英国,19岁移居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到目前为止,翁达杰共出版6部长篇小说、10余部诗集和其他一些非虚构作品。1992年出版的《英国病人》获得英国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奖,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大获成功。2007年出版的小说《遥望》获得总督奖。翁达杰的小说,融合了爵士乐的节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语言深刻而优美。
先看了电影,如今情节已经模糊,只记得和看《教父》的感觉很像,前面漫长的铺垫让人有些不耐,看着看着,不知在哪个点就沉沦了,如书中所言,被“拽入”那口“记忆之井”,越潜越深,不愿出来。 一两年后再读小说,又是很不同的体验。 小说的语言非常美,想象力四溢的芬芳恰...
评分 评分读这英文原版小说好费劲。。。 还在我看了电影之后…… 有人说不想为之写书评、影评,是因为无法企及那份深刻的爱情、那无奈的战争,以及无法企及那沙漠中的苍凉与绝望。
评分读这英文原版小说好费劲。。。 还在我看了电影之后…… 有人说不想为之写书评、影评,是因为无法企及那份深刻的爱情、那无奈的战争,以及无法企及那沙漠中的苍凉与绝望。
评分我十几岁的时候想,如果一个人的文字风格,是让心灵里的感觉自然流出,那么他如何走出自身的限制,写出在道德感、题材广度、美感方面都有突破的文学佳作呢?我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作者本身能有一颗不断生长的强大心灵。翁达杰无疑是这样一个人。《英国病人》这首长篇叙事诗...
英国病人那条线未免太变态了一点
评分和旅途一样漫长的蒙太奇,病态,诗意,冷漠。
评分看着评论里对翻译的挑错,多是“信”的问题,但我觉得不对比的话,译者的语言功底倒是有的,很美,读上去很美。和结构无关,和反战无关,和殖民被殖民求知求生无关,和那些经度维度无关,它就是有一种气息上的美好。被勾得想读原版。以及布克奖真是我所知道的奖项中最靠谱的一个。
评分很喜欢同名电影,小说却一直没看。火车上看完,看的时候觉得英国病人也好,护士,工兵和小偷也好,都应该是电影里的那个样子。但发现电影对小说改编得蛮多的,英国病人倒基本上和小说中一致,而护士,工兵和小偷的故事都多有改变。写得真是细致,写尽了爱和绝望,绝望的爱,就感觉像《情人》,只是感觉没有王道乾先生那种极致的译笔。似乎无所不知的英国病人,北非的沙漠,意大利的地理,各式各样的风,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炮弹,就像那些看不见的城市,所谓知性的乐趣,想象力的无穷,就是如此吧。
评分一个“场景限定”的典型故事,通过局限的环境,让人物无可隐藏,只能不断暴露自我。主题仍然是“爱与其他”,一个被烈火灼烧过的“病人”,一个小偷,一对无畏的男孩女孩,无疑都是爱情中的典型形象。但爱的本质,或许是忍耐——一旦暴露,灵魂便遭到了囚禁,或烈火焚身,万劫不复;或终成蹉跎,化作岁月的一丝细纹。翁达杰的病态与多情,的确在这部代表作中尽数展现。这个译本似乎不是很好,略有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