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走一来,延宕百年。书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偏偏安排了一个意大利牧师老詹。
刘震云,男,1958年5月出生,河南新乡延津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到《农民日报》工作。1988年至1991年曾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后连续发表在《人民文学》《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其中《塔铺》获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艺术人生》里有一期朱军对演员王志文的访谈。 朱军:四十了怎么还不结婚? 王志文:没遇到合适的。 朱军: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 王志文:就想找个能随时随地聊天的。 朱军:这还不容易? 王志文:不容易。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了,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了?多困啊,...
评分 评分看完了小说,微信读书说用了六个多小时,小说本身还挺好看的,就是有点罗嗦。 看完小说后的感受就是电影其实跟小说关系不大,用了大概四分之一的小说内容,单独衍生了一个小故事,算个小品,同时,我觉得这部电影评价低主要是因为不够『装』。 我来举个例子,张扬的《洗澡》 看...
评分我是读翻译小说长大的,当代中国小说看得特别少。去年意识到这总是个问题,请各种朋友推荐他们认为好看的中国小说,其中一位推荐了《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创作的影视剧在我看来是另外一个领域了,我对他小说的印象停留在上中学的时候每天中午在我妈办公室听小说连播里有人读...
老爸说《一句顶一万句》整本书都是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地说,看不出来什么。但他还看得津津有味。书中讲得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儿,将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细节都放大,每往前走一步都能捏出苦水来。别说永世知心人,有时候找个说句话的人都难。出延津,回延津,哪里出于自愿,都是被逼出来的。
评分老爸说《一句顶一万句》整本书都是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地说,看不出来什么。但他还看得津津有味。书中讲得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儿,将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细节都放大,每往前走一步都能捏出苦水来。别说永世知心人,有时候找个说句话的人都难。出延津,回延津,哪里出于自愿,都是被逼出来的。
评分虽然才看,但知道这本书很久了。当年此书上市,我和朋友在大学书店看到大约写着『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的腰封,觉得出版商用力过猛,笑得不行,也就算了。如今读了,有几点感受:第一,内容的确有意思。第二,枝叶繁茂得有些分散,可能剪一剪更好,特别是前面讲过的故事重复讲一遍,我不知道是几个意思。第三,如果回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个话题上,我认为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恐怕还不是关键所在,甚至可能是完全搞错了方向,关键还是不懂得自处,总想着把人生寄托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变量一多,能不累么?
评分绕来绕去,一件事后面往往藏着八件事;一件事中间,又得拐好几道弯,找个说得上话的人,那是真难,怪不得叫一句顶一万句。
评分我曾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