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1篇)
離騷
屈原
鬍適《讀楚辭》認為屈原為傳說[7] ,何天行《楚辭作於漢代考》、硃東潤《離騷以外的“屈賦”》等,幾全否定屈原存在或其著作權[4] [8]
九歌(11篇)
東皇太一
屈原
遊國恩《屈原》認為“九歌”(全文)民間口頭創作,屈原改寫;許篤仁《楚辭識疑》“九歌(全文),係司馬相如等作品”。[9]
雲中君
屈原
湘君
屈原
陳子展《楚辭直解》認為《湘君》與《湘夫人》應閤一[10]
湘夫人
屈原
大司命
屈原
陳子展《楚辭直解》認為《大司命》與《少司命》應閤為一[10]
少司命
屈原
東君
屈原
河伯
屈原
山鬼
屈原
國殤
屈原
禮魂
屈原
梁啓超《屈原研究》認為“禮魂”僞作,應是《九歌》之亂辭[11]
天問(1篇)
天問
屈原
九章(9篇)
惜誦
屈原
陸侃如、馮沅君閤著《中國詩史》認為“僞作嫌疑”[12]
涉江
屈原
哀郢
屈原
抽思
屈原
懷沙
屈原
思美人
屈原
洪興祖斷僞作[13] ,《中國詩史》疑僞作[12]
惜往日
屈原
洪興祖斷僞作[13] ,《中國詩史》認為“僞作嫌疑”,[12] 吳汝綸疑為僞作,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斷僞作[13]
橘頌
屈原
洪興祖斷僞作[13] 聞一多《論九章》,認為僞作[12]
悲迴風
屈原
洪興祖斷僞作[13] 《中國詩史》認為是“僞作嫌疑”[12]
遠遊(1篇)
遠遊
屈原
陸侃如、遊國恩、茅盾和郭沫若《屈原研究》認為非屈原作[14]
蔔居(1篇)
蔔居
屈原
蔡靖泉《楚文學史》、茅盾《楚辭與中國神話》認為僞作[15] 郭沫若《屈原研究》認為非屈原作[14]
漁父(1篇)
漁父
屈原
蔡靖泉《楚文學史》、茅盾《楚辭與中國神話》認為僞作[15] 郭沫若《屈原研究》認為非屈原作[14]
九辯(1篇)
九辯
宋玉
招魂(1篇)
招魂
一說宋玉
王逸注作者宋玉,明焦竑後一說屈原[16] ,現代各襲說法
大招(1篇)
大招
一說景差 王逸注“或曰景差”[17] ,硃熹《楚辭集注》認為景差,葛立方《韻語陽鞦》認為屈原[18] ,鬍應麟《詩藪》認為唐勒[19] ,梁啓超認為僞作
惜誓(1篇)
惜誓
一說賈誼 王逸注作者“疑,不能明”;一說賈誼[20]
招隱士(1篇)
招隱士
淮南小山
王逸注作者淮南小山,《文選》認為屈原[21]
七諫(7篇)
初放
一說東方朔
王逸注《七諫》作者東方朔。
瀋江
一說東方朔
怨世
一說東方朔
怨思
一說東方朔
自悲
一說東方朔
哀命
一說東方朔
謬諫
一說東方朔
哀時命(1篇)
哀時命
嚴忌 即莊忌,本姓莊,東漢時因避明帝劉莊諱,改為嚴[20] [22]
九懷(9篇)
匡機
一說王褒
通路
一說王褒
危俊
一說王褒
昭世
一說王褒
尊嘉
一說王褒
蓄英
一說王褒
思忠
一說王褒
陶壅
一說王褒
株昭
一說王褒
九嘆(9篇)
逢紛
劉嚮
離世
劉嚮
怨思
劉嚮
遠逝
劉嚮
惜賢
劉嚮
憂苦
劉嚮
湣命
劉嚮
思古
劉嚮
遠遊
劉嚮
九思(1篇)
九思
王逸
洪興祖《楚辭補注》“恐其(王逸)子延壽之徒為之爾”[23]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