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中的革命

乡村社会中的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德军
出品人:
页数:224
译者:
出版时间:2004-08-01
价格:17.2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105873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革命
  • 社会学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史
  • 乡村
  • 中共党史
  • 江西
  • 乡村
  • 革命
  • 社会变迁
  • 农民
  • 历史
  • 中国
  • 阶级斗争
  • 农村改革
  • 乡土中国
  • 政治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者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假如没有“敌人”,或者纯粹只是某个人的私敌,那么,革命的发生就没有社会和历史的合理依据,革命组织也相应地失去了存在的契机和必要。中国土地革命的领导人是怎样构建“敌人”的呢?他们对“敌人”的确认方式又是怎样有别于传统的造反者的呢?作者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对象探讨了这一话题,该根据地以其缔造者方志敏而著称。作者采用关注微观行动机制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方法,详尽地解析了革命者是如何一步步利用、引导、转化、重构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的“敌人意识”,为革命目标服务的;并对那种自上而下的、宏观的并以对政策的分析评价为主的主流研究方式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和挑战。

作者简介

陈德军,1973年生,江西广丰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科学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社会史的研究。

目录信息

导言
第一章 中国革命的农村战略与地方实践
一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农村战略的形成与中共的反应
二 最初的引人:革命知识分子与农村战略在赣东北的早期实践
三 群众膜拜:国民革命离潮起伏时期的农村战略与地方实践
四 革命精英的离城返乡与农村战略的深入实践
第二章 农民参与革命方式的类型分析
一 参与方式的类型分析(I)
二 参与方式的类型分析(II)
三 参与方式的类型分析(III)
四 类型的再生产
第三章 中共的地方组织及其支持下的其他革命组织
一 乡村社会的无组织化和革命组织的出现
二 革命组织和它的敌人
三 严密组织中的乡村社会
结语
附录
一 赣东北十五县民乱年表
二 赣东北地区民乱折线图
三 江西省地势图
四 国民革命军北伐途经赣东北地区示意图
五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全国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六 长征后红军在南方活动区域示意图
七 上饶县苏区示意图
八 玉山县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九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横丰县形势示意图
十 贵溪、余江两县苏区示意图
十一 万年县苏区斗争形势图
十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婺源县革命活动示意图
十三 德兴苏区革命形势图
十四 铅山县苏区示意图
十五 弋阳县苏区政治形势图
十六 余干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图
十七 波阳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力
征引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

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

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

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评分

一 1933年5月13日,蒋介石在南昌政治训练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政治人员的责任与今后应有之努力》的讲话。他说:“共产党他们有了民众组织,就可以生相当的效力,而我们虽已有民众组织,但是很少效力!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仅仅是有组织,而没有训练,尤其是不能训练出指导民众...

用户评价

评分

: K260.7/7223

评分

革命发生学的类型与再生产,对“敌人”的塑造是革命的鸡血,往往比表面的经济不平等有效得多~~

评分

短小精悍,非常用心的一篇博士论文,地方史研究典范。

评分

革命的动力不光来自于对于这些社会经济条件的强调(这种研究路径是常见的),也来自于历史主体本身的变革意愿和能力。

评分

: K260.7/722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