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原名玉堂,福建龍溪人。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19年去美國留學;後轉赴德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歸國,任北京大學英文教授。1932年起,編輯《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抗戰開始後,赴美國任教,並從事寫作活動。著有《翦拂集》、《大荒集》等。
《林語堂散文》中林語堂的人生哲學亦如他的社會觀、政治觀和曆史觀一樣復雜。林語堂自幼耳濡目染於“親情似海的基督教傢庭”,他念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是教會辦的學校;宗教觀念深銘其心。以後長期生活在西方文化環境,受到係統的西方文化熏陶,而又對中國的儒、道、佛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因而他在理解中國的傳統和現實、選擇人生時,往往帶著西洋紳士的頭腦和眼光。
这些天过得浑浑噩噩---生活过于悠闲导致的节律失调,看来还得抽出一点时间来得读点散文,陶冶心情、养生静心。 说起自己的阅读史,第一本应该是一本在家里旧书堆里翻出来的很红很革命的大跃进时期的《欧阳海之歌》,这个”革命浪漫主义“对我的影响可不小---直接导致我...
評分当年读得时候也不大,文字都很短,觉得每句话都好有道理,现在再回来念,才知道,字字珠玑是用来这样形容的。很有风骨的前辈。
評分当年读得时候也不大,文字都很短,觉得每句话都好有道理,现在再回来念,才知道,字字珠玑是用来这样形容的。很有风骨的前辈。
評分不算本书的书评,就是一个小概述。 林语堂是一代文化大师,无奈晚节不保。不过是非功过,交给历史学家来点评吧, 我们只说说他的作品吧,他也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部《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不仅讲了儿女情长,也融入了历史的思考...
評分知道林先生是在很多年前 那个时候对他不是很了解 于是买了一本先生的个人传记 看后 不自觉的敬仰先生的为人和机智 也看过林先生写的小说和散文 总是觉得散文比小说来的更加真实和好看些 就如我一直坚持 如果需要了解一个作者的文章 那么一定要先看作者的个人传记开始 这样的才...
高中藉閱,本來看瞭梁實鞦,覺得討厭,想不到還有更討厭的。
评分2009年火車上看完,長途火車是讀書的好地方啊~~~
评分The author frequently quotes lines from classical literature, it would be nicer if he had noted the origin of the lines and explain how the quotation fits his argument. Most of the time he hurls recondite verses without any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ader-audience's possible bafflement. His writing is consisted of sheer private opinions, not knowledge
评分幫我解決瞭一個生存意義的終極問題
评分我大概看的不是這本,大學圖書館裏讀的,覺得他的文字很不錯,深刻又吸引人,很有自己的風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