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散文》中林語堂的人生哲學亦如他的社會觀、政治觀和曆史觀一樣復雜。林語堂自幼耳濡目染於“親情似海的基督教傢庭”,他念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是教會辦的學校;宗教觀念深銘其心。以後長期生活在西方文化環境,受到係統的西方文化熏陶,而又對中國的儒、道、佛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因而他在理解中國的傳統和現實、選擇人生時,往往帶著西洋紳士的頭腦和眼光。
林語堂(1895-1976),原名玉堂,福建龍溪人。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19年去美國留學;後轉赴德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歸國,任北京大學英文教授。1932年起,編輯《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抗戰開始後,赴美國任教,並從事寫作活動。著有《翦拂集》、《大荒集》等。
《林语堂散文》(林语堂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林语堂被人称作“幽默大师”,主要是因为他的随笔创作,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的幽默乃一家之长,他不会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人会心一笑。他的散文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
評分《林语堂散文》(林语堂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林语堂被人称作“幽默大师”,主要是因为他的随笔创作,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的幽默乃一家之长,他不会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人会心一笑。他的散文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
評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很失败,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选文的失败。六年十二册语文课本,叠起来总有三本《汉语大词典》厚,连时下政治人物的讲话都选进去了,却偏偏漏掉了胡适之,林语堂这样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以我的小人之心猜测,出现这种情况...
評分文/环珮空归 (2008-06-14 18:49:07) 披着烈日从刨食养活自己的公司回到家,抢到了冰箱里最后一盒冰激淋。迟到一步的子剑可怜巴巴的问,可以给他留一口么。 为什么留。我故意放慢速度,咂巴着嘴。这个懒人,难道不会自己买么。 自二十二岁嫁给他后,我就再没...
評分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 ——重读林语堂之一 文/张素闻 十四五岁读林语堂的时候,囫囵吞枣一晃而过,三十岁,重新遇见林语堂,看到这个满面带笑,穿旧式的中国长衫,爱美,爱生活的人,忽然,心灵为之震。他17岁便入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24岁入哈佛大学文...
這本書是從後往前讀的,前麵十來篇沒讀過
评分不知道為什麼他給我的感覺和梁鞦實很像,難道是因為長得像?
评分2009.1.1
评分散文,還是喜歡林語堂,幽默有趣
评分幫我解決瞭一個生存意義的終極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