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对自己的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氏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这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胡适口述自传》:“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唐德刚,1920年生,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歌伦比亚硕士、博 士。曾先生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歌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 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等书。
这两本书的大名是老早就听到过的,去年又读了一点介绍传记的文字,说这两本是口述自传里面的精品,也就吊足了胃口,好在今年年初就淘到了。两本自传,一个大在陆,一个在海外(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录音),各有各的风情,就像是室内情景剧和一部文艺片。 读自传除了想了解一点...
评分真本书花了一上午就读完了,果然更喜欢唐德刚的评论,以切实客观的态度看待士大夫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胡适,真是痛快。 本以为是一本洋洋巨著,没想到很薄,看完再去查方才发现原来只看了4章,后面还有8章多呢,O(∩_∩)O哈哈~不过看过目录也就大体知道主要思想了。而且唐德刚...
评分记忆不是固态的,也不是现成的,不是一句“说吧,记忆”就能开启。这部《胡适英文口述自传》(The Personal Reminiscences of Dr. Hu Shih)就是记忆宝库未能开启而留下的遗憾之作。尽管如此,这本书仍是珍贵的,哪怕仅仅因为它来得太晚。 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计划中留下...
评分从胡适到鲁迅-----我读《胡适口述自传》 谈中国20世纪文学史,胡适鲁迅二人是避无可避的。 《胡适口述自传》中唐德刚说道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一、它的内容根本没有什么新鲜的材料;二、它反映出胡适晚年期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说胡适的思想前后...
评分真本书花了一上午就读完了,果然更喜欢唐德刚的评论,以切实客观的态度看待士大夫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胡适,真是痛快。 本以为是一本洋洋巨著,没想到很薄,看完再去查方才发现原来只看了4章,后面还有8章多呢,O(∩_∩)O哈哈~不过看过目录也就大体知道主要思想了。而且唐德刚...
胡适在前面侃侃自夸,唐德刚在注释里抬杠纠偏。
评分胡适先生在精心而独具一格,讲述自己和那段历史的时候,唐德刚先生也有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精神。
评分4.1星。中国49-79年走得跌跌撞撞,很大原因是当政者的哲学继承了古代帝王朕即天下的思维。胡适很聪明,被邀请也没有回大陆,因为他知道,自己提倡的改良哲学,假设求证的方法论,一档制的新中国和革命领袖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回国后不是违心的改造自己,就是被打入囚笼。
评分胡适、唐德刚,两趣老头一台戏
评分恩,我已基本放弃论文定题胡适之方向的决定。(我咋老觉得唐德刚是来黑胡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