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是著名的中國學傢,也是有影響的上海問題研究專傢。1948年,她齣生於上海。父母都是傳教士,1931年到上海,執教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裴宜理父母攜傢離開上海。隔年即1951年遷居日本東京。裴宜理父母繼續在一所教會大學擔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長大。後歸國。裴宜理在威廉·史密斯學院、1華盛頓大學、密歇根大學分彆獲得瞭政治學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的教學生涯是從1972年開始的,先後美國多所大學執教,而擔任教授職務已有十多年。為瞭中國學研究,裴宜理曾在中國大陸、颱灣、日本從事專業學習、研究和講學多年。
關於中國學研究的緣起,裴宜理迴憶說,開始進學院時,還沒有想到過要進行東亞問題研究和政治學研究。但當捲入學生反對越南戰爭的洶湧浪潮後,開始對亞洲的革命和政治感興趣瞭。於是,決定到颱灣學習中文,以更好理解中國革命的發生及其意義。
20世紀的中國經曆瞭一係列根本性政治變革,從推翻帝製的辛亥革命到共産黨取得全國政權,所有這些變革都曾受到工人運動的極大影響。
《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這部專著在廣泛吸收歐美工人問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工人政治放在比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種更普遍的眼光關注罷工、工會、政黨等問題,探討瞭工人的文化與生活狀況,為人們展示瞭一幅20世紀上半葉中國工人豐富多彩的畫像。
早在《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这篇博士论文中,作者就发现在影响农民叛乱行为的几个因素里,亲缘和地缘的关系比阶级关系更重要,当她把研究转向工人运动时,情形颇为相似。以往许多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常常被限定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话语体系与思维...
評分早在《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这篇博士论文中,作者就发现在影响农民叛乱行为的几个因素里,亲缘和地缘的关系比阶级关系更重要,当她把研究转向工人运动时,情形颇为相似。以往许多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常常被限定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话语体系与思维...
評分在中国与海外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或者自己特别有兴趣的英文学术名著精读一遍,择其优者翻译出来,可能的话,由出版社出版——这一思路从我1988 年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开始实践了。三十多年来,我翻译了十几本书,出版了近十本,自己学业略...
評分· 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关系:美亚“贵族”工人阶层与普通工人之间的联合,作为对抗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社会、身份上有差异,在站在对工人自身权利的维护立场上,并非是紧密的利益集团,所以这一点来说,从技术层次上,区分工人阶级内部差别,是...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這本書
评分史料豐富,敘事細密,編織功力強大。框架清晰,理論沐浴當時新風,雖成經典被高頻徵引,對比西人勞工史經典,其實不過如此,文化轉嚮有待日後。本書貢獻瞭Durkheim的第八百萬種譯法:杜爾肯。封三作者簡介是男的。全書西人哪怕齣現一百次,每次都附上原文,讓人抓狂。
评分文字流暢,描述為主, 齣奇的好讀。簡略的刷瞭一遍。
评分算是以工人為中心的工運史研究吧,瞭不起的嘗試
评分補mark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