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博士,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馆长,佩雷格丽诺讲座教授。在北美和欧洲拥有27个名誉博士学位,先后获得75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奖项。他的著作《论人性》(1978年)、《蚂蚁》(1990年)曾先后荣获普利策奖。
作为一位可以影响美国政策甚至政治的科学家,威尔逊博士是美国总统的长期顾问,1996年,被《时代》杂志评为25位最有影响的美国人之一。威尔逊博士知识渊博,文笔优美,他的作品融科学、人文与艺术为一体,评论称他“既是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大师,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生命的未来》是生物多样性之父威尔逊的又一深情关怀之作。在书中,作者准确而又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消失的故事,展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和被低估、忽视了的潜在危机。作者明确指出,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维持地球的完整性及其所蕴藏的生物多样性。这本权威著作不仅是生动描绘生物圈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保护地球、保护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的行动指南。
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愿意捧开这本书,给我的孩子读;如果我是一个丈夫,我愿意与我的妻子并肩在床头,给她轻声读;如果我是一个女儿,我愿意拿着书跑到爸爸的跟前,告诉他我们很孤单。人类从未像此时这样可怕,因为我们的数量太多太多,侵占了动物们的家园。这种感觉...
评分《生命的未来》,一篇越读越卑微、越读越无力的宣言,一曲悲伤与希望同行的牧歌。这是一部讲生态环保的社科著作,台版的翻译很流畅,至少让我感觉到在纸张和文字下掩藏着呼吸和灵魂。 小时候喜欢在田地里翻砖、挖洞、灌水抓蟋蟀,要么砖底下躺着几条粘乎乎的肥白蚰蜒、要么从...
评分低级生物有些超越我们想象的极端环境造就的适应能力,生命条件由环境影响,高温高压,严寒也有生命存在。极端环境成就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环境成就生命,环境成就了天才,生物圈是一环扣一环的复杂系统,只有合适的土壤才能让生物蓬勃发展,必须有基本的数量才能维持物种的延续...
评分与《大灭绝时代》一样,《生命的未来》是一本关于环保的书。我刚刚接受了《大灭绝时代》带来的强烈震撼,再读《生命的未来》不免会对两本书进行对比。 《大灭绝时代》是一位记者、科普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所写,而《生命的未来》则是美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所...
评分无甚新意
评分最终这个问题能否成功解决将归结为一个伦理的选择,一个可以接受子孙后代对我们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抉择。
评分生物学家写的科普小书,围绕作为"the inconvenient truth"而为人们所知的环保主题,主要的关键词有:濒危动物、生物多样性、荒地和环境论等。虽然本书谈论到环境伦理,但是作者似乎更擅长结合专业背景做一些梭罗式的抒情、博物学家的科普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形而下的提议----特别是书中充满了植物动物学领域的冷热知识(比如苏门答腊犀牛天性害羞、蚂蚁界也有"殖民统治"、世界上约有27万种植物……),读起来颇是有趣。
评分有句话说生物学是往里探,物理学是往外看,其实我们都对这个世界的过去、将来很感兴趣
评分激情之作? 我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