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濤
1970年生於天津,1989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後棄工從文,改讀中文係研究生。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攻讀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畢業後留係任教,曾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多篇,齣版譯著《現實主義的限製——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
本書以早期“新詩集”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新詩集”的齣版、接受、編撰及曆史評價等環節,重視審視“新詩的發生”這一曆史命題。從一種整體性的社會、文化視角,盡量迴到原初現場,從共時角度展現錯雜、紛亂的曆史錶象,從而對一般的有關新詩的綫性曆史想象,提齣自己的質詢。
仔细读了它的上编。下编是跳读的。很不错的一本书,资料特别丰富,从中了解了新诗发轫期一些有趣的笔墨官司及其它。北大学者做学问最大特点就是在资料上“竭泽而渔”,每一章的注释都多到令人汗颜,书末列的参考文献也多得惊人!总之很扎实,所以能从中获得的新发现和新思路、...
評分似乎在目前的文学史教材叙述中,自胡适的《尝试集》开始的现代“新诗”,差不多在“第一个十年”中就是一整块的,虽则有着风格的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三阶段论”的提法依次编排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人。姜涛在这本论述新诗的书里,把基于整体印象的这种划分称为“杀猪式”...
評分仔细梳理了作者,社会,政治之互动,是用心之作。但形式上割裂“新诗”,解读依然一次次陷入死局。 “新诗”,是滤出文明脉动的语言之网。透过它,方可见作者,读者,社会,历史之浩荡沧桑。 缺乏对文字的审慎与洞察力,同样可见于叙述用词错乱繁杂。解读,竟成了文意的迷障。 ...
評分增订本前记 “另一个审美空间”的生成 “从旧诗的镣铐中解放”的线性过长 新/旧 诗/非诗 现代性冲动/纯文学观念 初版序(温儒敏) “看”新诗 导言研究方法、对象的提出 孙玉石1981《新诗流派发展的历史启示》12种流派 彼埃尔·V·齐马“淑清作品的社会学” 初期白话诗的历史评...
評分碩士期間的論文寫作聖經,像這樣的具有範式開創意義的神博論,中國現當代學界,得多少年纔能齣一個啊
评分不是從線性發展的角度,而是從共時性的層麵探討新詩發展問題
评分力挺濤哥,學術大牛。
评分力挺濤哥,學術大牛。
评分北大薑濤先生的博士論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