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徐晓,生于上海,长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1982年至今,从事记者、编辑工作。
晚饭后坐在灯下陪孩子做作业,他写写画画我看徐晓的《半生为人》,有点不好意思看 得太专心,有时候探头看看他在做什么,其实他这种时候是不怎么需要别人管的。他问 我:“你喜欢看那些words吗?”我抖了抖书页问你是说这本书吗,他说:“是啊,你 可以看,你喜欢看就可以看”...
评分无疑这是一本好书,它真实、深情、有质地。 赞美已经铺天盖地,而最深的共鸣不可能由未曾经历那个时代的我发出。我想说的,只关乎最肤浅的形式。 我们为自己的思想和沉淀寻找表达的出口,文字、音乐、舞蹈……任何形式,当我们娴熟收放,它就能完美表达我们的思想;反之,则...
评分读徐晓的半生为人,沉重中又带着历尽风雨之后的坦然与大气,我在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回忆,毕竟这份回忆并不轻松。这是一段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那个噤若寒蝉的时代,一群有梦的年轻人的故事,不能设想,没有他们,没有《今天》,今天中国的文学会成为什么样子,...
评分从文字功力而论,本书不见得精彩。徐晓毕竟不是名作家,与其朋友北岛、史铁生是无法相比的。但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或一代人中的个体记忆与感悟,至少对我而言,是深有感触的。那是一个理想主义占领着制高点的年代,在精神封锁,思想禁锢之下,仍有赵一凡这样的纯洁的理想...
评分那个时代过去了吗 那些人都怎样了呢 谁能逃过时代赋予的特质呢 人能有多爱一个人呢 人能有多坚持自我呢
评分那个时代过去了吗 那些人都怎样了呢 谁能逃过时代赋予的特质呢 人能有多爱一个人呢 人能有多坚持自我呢
评分感慨啊,我们的上一代人的青春原来是这样的。
评分很久没看过写的这么好的故事了,虽然有些虎头蛇尾,很羡慕七十年代那一批人的生活,可是到哪去找那样一些人。
评分他们信仰,质问,愤怒,感怀。他们在贫乏的时代过着最富足的日子。我们失落,疑惑,冷漠,麻木。我们在富裕的时代却过着最贫穷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