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出品人:
页数:223
译者:
出版时间:2004-11
价格:18.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611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回忆录 
  • 德国 
  • 传记 
  • 留德十年 
  • 自传 
  • 散文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午餐时翻看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自认十分有趣,遂花费一下午看完全书。合书后只觉头昏脑涨,信息量太大,而我又是太久未读书了。 发现先生留德初衷与我现在的心理甚为相似:体验生活+镀金。不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留就是十年。去是坐火车十天,经伪满洲国,苏联,...  

评分

看过《牛棚杂忆》后,马上翻看了这本书。因为看上本书时,就被季羡林老先生的炉火纯青地文字拿捏技巧折服,《牛棚杂忆》中的“喷气式”,本书中的“铺地毯”用得何等贴切! 看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对德国人的严谨的佩服! 这本书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到达德...

评分

其实按道理说,读季先生的书总能感觉到一种真情。《牛棚杂记》给我一种震撼、气愤、感动,因为毕竟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读起来也难有共鸣。但是《留德十年》却不同,那时候的他或者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对于海外镀金有着莫名强大的冲动,同时也对周围充斥着金钱铜臭、昏昏堕落而...  

评分

其实,最初读《留德十年》是因为想要留学的冲动,在查找留学纪实书籍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如今的留学书籍,要么是一味地撺掇人花大洋出国留学,要么是发牢骚,像这样平实而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故事和书籍已经不多见了。 读了此书后,发现历史竟是如此地相像——此书中的故...  

评分

本来如果不读这本书的话,二战期间在德国留学应该是什么样,根本没法想象。那么一个法西斯国家,能好到哪去?NAIVE!看了季大师的书,顿时自惭形愧。季羡林大师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连哥廷根被轰炸的景象都亲眼见过。美国大兵那么牛气的开着坦克进城,大师和他们谈...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位多愁善感泪点很低的文艺男青年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德国的点滴生活记录。

评分

文采差到不行,大概赢在主旋律,连后记都是别人在帮他歌功颂德。随便摘几句感受一下这个啰嗦: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

评分

季老还说自己没天份,学那么多门怪语言。。 读到季老对教授的感情,字字句句的感同身受。

评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德国的情况现在看似乎还是有共鸣。文字好朴实,感情真挚。(但我忍不住想八卦……)正儿八经的回忆录为什么会看得笑个不停…… 呢…………

评分

读书过程中想起了许多当年在科威特留学时发生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记忆犹新。面对科国无聊的生活,我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总是奈不住寂寞,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娱乐自己。有天晚上班上的土耳其大叔提议来一场摔跤比赛,出身战斗民族的蒙古哥被硬推上了擂台,最终还是突厥大叔战胜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如今回忆起这段经历,乐趣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