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出品人:
页数:223
译者:
出版时间:2004-11
价格:18.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611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回忆录
  • 德国
  • 传记
  • 留德十年
  • 自传
  • 散文
  • 随笔
  • 留学经历
  • 德国生活
  • 学术生涯
  • 个人成长
  • 文化差异
  • 回忆录
  • 异国生活
  • 求学之路
  • 跨文化体验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已经活到了将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早已甩在背后了,而且经历了几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体会,恐怕有很多值得别人借鉴的地方。

季羡林自述忆当年:《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 楔子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第二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刚三岁,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后来读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看到战火蔓延之广,双方搏斗之激烈,伤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重,我总想像,这样大的大事开始时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才合乎情理。现在,我竟有幸亲身经历了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大得多、时间要长得多、伤亡要重得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戏,开端竟是这样平淡无奇。事后追思,真颇有点失望不过瘾的感觉了。

过西伯利亚
哥廷根
二年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这对和尚的修行不利。我在哥廷根住了不是三宿,而是三宿的一千二百倍。留恋之情,焉能免掉?好在我是一个俗人,从来也没有想当和尚,不想修仙学道,不想涅磐,西天无分,东土有根。留恋就让它留恋吧!但是留恋毕竟是有限期的。我是一个有国有家有父母有妻子的人,是我要走的时候了。

山中逸趣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别哥廷根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其实这本书文笔不太好的,这种纪实类的书读的还是比较少。个人感觉,可读性是比三毛的好。 想到他能够在那样困窘的情况下还毅然出国,我就不知道该作何评价。妻子老人都需要照顾,个人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虽说他没想到因为战乱竟会滞留十年之久,而且他出国的目的我觉得不太单纯...  

评分

看过《牛棚杂忆》后,马上翻看了这本书。因为看上本书时,就被季羡林老先生的炉火纯青地文字拿捏技巧折服,《牛棚杂忆》中的“喷气式”,本书中的“铺地毯”用得何等贴切! 看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对德国人的严谨的佩服! 这本书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到达德...

评分

评分

其实我觉得他的文笔真的只能算很一般。季羡林的儿子写了本“我和父亲季羡林”也没觉得他人有多么的好。 以前的同事同样留德,并且也研读梵文。回过以后发现季羡林写的教材几乎是word to word的翻译德国大学里面使用的教材,并且没有写明是翻译的,而是季羡林著。当然了也不知道...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文采差到不行,大概赢在主旋律,连后记都是别人在帮他歌功颂德。随便摘几句感受一下这个啰嗦: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

评分

语言平实,用词和情感完全就是我们平日里写日记的样子,没有后期为了政治而做出的用语妥协,真诚得可爱。

评分

这是了解季羡林最好的窗口

评分

语言平实,用词和情感完全就是我们平日里写日记的样子,没有后期为了政治而做出的用语妥协,真诚得可爱。

评分

婆婆妈妈 吃吃喝喝 格局不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