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百年沧桑之后,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自已求学、治学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那个西风落叶的时代所怀有的心态,以及同时代一批学人轻舟激水,奋发图强的精神。
本书是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回眸自己学林春秋的自述传记。历尽百年沧桑之后,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那个西风落叶的时代所怀有的心态,以及同时代一批学人轻舟激水,奋发图强的精神。全书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学术成长、求学教学过程以及对“旧邦新命”的殷切瞩望。
经老师的推荐,看了这本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感悟有三: 一、哲学上: 摘抄:西方人精神境界空虚,没有找着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才寄希望于宗教,而其实,中国哲学在这一点上代替了宗教。 感想:在书的前一部分讲生平的时候提到这句话,但在书里没有过多描述,然...
评分很多学界人士,特别在当今学界,大学校园里的人,都非常鄙视冯友兰先生的人品,质疑其人格,愚以为,无人能像冯先生一样,在中年时期,内心自我批判,在晚年时期,坦然公之于众接受批判并与大众交流批判。 对于中国哲学,他是承上启下,并且眼光如炬,能够看见哲学未来的人。 ...
评分对冯友兰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感觉他是个被毛主席批评“要以老实态度为宜”, 而且在文革期间参加梁效晚节不保的的倒霉蛋。所以在买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了胡适的版本——虽然大家都说冯友兰写得更好。 后来发现胡适的书简直不能读,于是又折返回去买了冯的中国哲学...
评分研究哲学的人,通常都比较看通世界上的人事万物。所以做人就有点像红楼里的宝钗,懂得乖巧。冯友兰就大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不仅在他对待不同政局政治之间表现得明显,在学术上也是如此。 中庸中庸啊,只是明灯恐怕还是有的,只是他在心里罢了。
评分做人做事有三个境界,自然而得为上,刻意图之为中,迫于形势为下。 冯友兰先生做学问,由中而上,由上转下; 先生做人,本想自然而得取其上,于是并无苛求,自然失之于中,实际往往迫于形势,碍于情面,最终取乎其下。 说做学问。 二三十年代...
每天下午,我都会坐在映秋院前面的石椅上,开始我一天的阅读。小径曲幽,花香弥漫。光阴像乒乓球,斑驳地梦幻地,在地上跳跃,忽隐忽现。前面是一片宽阔的柔软的草坪,松树高耸入云,小孩子喜欢奔跑其中,像自由的小马驹。松鼠们则在松林间欢快地相互追逐,调皮捣蛋,经常有一两只跑到我的足边与我瞪眼相望,我知道这些小家伙想要干嘛,可惜我忘记带零食了;唧唧喳喳的小鸟们成群结队,一次次把我包围。在这美好的天地里,冯老与我面对面,向我讲述他的人生。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历史在这里与个人重逢。那些风雨吹烛火的岁月呵,都化作了黄昏中金灿灿的夕阳。
评分每天下午,我都会坐在映秋院前面的石椅上,开始我一天的阅读。小径曲幽,花香弥漫。光阴像乒乓球,斑驳地梦幻地,在地上跳跃,忽隐忽现。前面是一片宽阔的柔软的草坪,松树高耸入云,小孩子喜欢奔跑其中,像自由的小马驹。松鼠们则在松林间欢快地相互追逐,调皮捣蛋,经常有一两只跑到我的足边与我瞪眼相望,我知道这些小家伙想要干嘛,可惜我忘记带零食了;唧唧喳喳的小鸟们成群结队,一次次把我包围。在这美好的天地里,冯老与我面对面,向我讲述他的人生。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历史在这里与个人重逢。那些风雨吹烛火的岁月呵,都化作了黄昏中金灿灿的夕阳。
评分敬大师
评分喜欢听那个年代的故事。第一部分的历史社会变迁,第三部分的北大清华轶事,都还不错~
评分冯友兰身世、教育事业、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