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剑和刷 ————席勒和鲁迅 近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版 冯至/范大灿译),此书由27封信组成,是写给资助他的丹麦奥古斯腾堡公爵的,但是译者觉得信里只论述了“溶解性的美”没有论述“振奋性的美”,所以又附上了他的《论崇高》一文。关于内容我就不说...
评分“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正因为一切状态、一切确定的存在都是在时间中形成的,这种游戏冲动的指向目标是在时间中取消时间,是一种无功利甚至超功利的自由审美,游戏—人性的艺术在国内才刚起步,对于未来的发展非常看好&...
评分终于读完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烧脑的艰难之旅。两百多年了,这个写了《阴谋与爱情》的席勒,一度曾参与,后来因为害怕法国的政治暴力,陷入到康德的唯心主义中,研究美学,试图通过美恢复像古希腊那样人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内心真正的自由,达到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评分*汉文系作业(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而且还有借鉴别骂我求求惹) 席勒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提出创作的两种方法:朴素的、感伤的。席勒认为所谓朴素,是指淳朴的自然状态,是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状态。这种表述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体现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评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2014070
评分配合着康德美学的席勒的文艺论,里面有维科《新科学》的影子,只有你游戏的时候,你才是人;游戏泛指美,刘小枫老师《诗化哲学》还是给人以智慧的
评分本书多次提到人天性一说。人的天性,在来到这个社会后被逐渐压抑。人对音乐、绘画等艺术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感应,但由于社会需要,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早已被科学技术取代。人越长大越麻木。
评分 评分配合着康德美学的席勒的文艺论,里面有维科《新科学》的影子,只有你游戏的时候,你才是人;游戏泛指美,刘小枫老师《诗化哲学》还是给人以智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