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范大灿
出版时间:2003-1-1
价格:16.80元
装帧:平装(无盘)
isbn号码:9787208044524
丛书系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袖珍经典
图书标签:
  • 美学
  • 席勒
  • 哲学
  • 艺术
  • 德国
  • 艺术理论
  • 教育
  • 文艺理论
  • 审美教育
  • 哲学思考
  • 人文关怀
  • 艺术修养
  • 教育理论
  • 美学原理
  • 青少年成长
  • 创造力培养
  • 文化传承
  • 心灵启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的对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是自然人;后者的对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1,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 形式冲动主要存在于上层人物身上,对象是形象,主要指的是秩序和法则,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动的,处于这种状态的是理性人。 感性冲动主要存在于下层人物身上,对象是生活,它要占有、要享受,被感官控制,是被动的,...  

评分

《审美教育书简》 这样一来,原因既不在事物之中,那么,在人的心灵里肯定存在着某种东西,这种东西阻碍接受真理,不管真理如何明亮地照耀着,这种东西阻碍承认真理,不管真理多么生动地令人信服。一位古代的智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个道理就隐含在意味深长的表述之中:sape...  

评分

“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评分

终于读完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烧脑的艰难之旅。两百多年了,这个写了《阴谋与爱情》的席勒,一度曾参与,后来因为害怕法国的政治暴力,陷入到康德的唯心主义中,研究美学,试图通过美恢复像古希腊那样人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内心真正的自由,达到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评分

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用户评价

评分

冯至译本可能这本名著最早的中译本了。语言非常简净,有一种削落繁华的骨感美,行文上似乎保留了原著中行文的一些抽象、晦涩乃至陌异感,这倒更有古典哲学所应有几分高华崇峻,更耐人回味与寻思,但也有个别断落因而晦隐不明,我有时会参照缪灵殊译本两相观照,以会其意。

评分

#很难懂,能感觉到里面有一些翻译可能不够准确,比如Spieltrieb翻译为“游戏冲动”等等。在席勒的描述体系里,对美的定位是自洽的。但是很多时候会让我有疑惑,席勒所说的“美”是从自然状态到达理性的桥梁,这中间起作用的到底能不能完全等同于“美”,我并没有想清楚。或许还需重读。能够从个体出发完成社会政治自由的目标的“美”,怎么看怎么都跟儒家的“礼”有点像。

评分

突然觉得席勒是希特勒的一个侧影....

评分

在力的可怕王国与法则之神圣王国的对立之上,审美建立起了游戏与假象的自由第三王国。

评分

要不还是得说这帮德国人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