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的对立。不过,现代社会理论的出现,从观念史的谱系来看,无论就内涵已经萎缩的所谓“精神科学”而言,还是就英法立足于“精神重建”的所谓“道德科学”而言,已经处于自由的内在化背景之下,似乎无力重新恢复这一概念在最初面对自然概念时所具有的根本困境和丰富意涵。现代社会理论在运用“社会”观念消解政治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对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最远的“自然”的社会理论,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理论才是某种最极端的现代性理论。不过,恰恰由于远离了“自然”概念,社会理论在试图救治现代性的危机的同时,丧失了理解现代性的“危机”背后最基本的张力的能力。如果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我们会发现米德的这本小书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借助对“现在”问题的讨论,米德给社会理论重新理解这一张力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他的尝试,特别是对自然的社会化的理解,对社会性的两种意涵的深入剖析,都在重新理解现代科学的“现代”意涵的同时,也试图从现代社会理论经常忽视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与自由相对的自然的一些重要面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最喜欢这种哲学小册子啦,说的清楚明白一念就念完了╮(╯▽╰)╭
评分翻译本身值得褒扬。但米德总是在演讲。
评分米德的风格与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啊。正文中他大量谈及自然科学的例子,物理、生物、天文,让我怀疑看错了书。他从物理世界,到生物世界,再到人类的意识世界,有一个自然的过渡。第三章末尾总结:“由于有意识的个体既是一个动物,同时也能够对意识的出现进行前瞻和回顾,所以他也赋予了世界以意义和价值。”present在米德那里具有核心的位置,过去和未来都是在现在中才存在。相当彻底的建构主义立场。李猛的译后记点出了本书重要意义:“时间的社会性”,自由与自然的对立。
评分20世纪初,由于颠覆性科学理念的出现,而哲学研究还包含着整体理解自然的努力,所以米德这本小书就试图把两者勾连起来。虽然现在读起来和神棍一样,但还是要看他观点在社会思想脉络中的位置
评分#虽然读不懂,但还是觉得写得很好#系列。大致概括一下我领悟到的主要观点防忘: 过去是建构出来的;过去和未来的意义服务于现在;人类心智的出现是自然之社会性发展到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表现形式; 社会的结构性反应于每个生命个体心智之上,从中,个体学会扮演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思想在不同态度倾向之间的过渡加上普遍性的符号构成了观念;自我意识是在现在中发现自身,其时间跨度取决于功能性的现在的范围和边缘,因而思维超出时空本身;理性的交流使自我成为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