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中國法製齣版社齣版發行,內容包含有對法律的解釋、法律的含混性、犯罪嫌疑人和審判形式等,本書供讀者學習使用。
切薩雷·貝卡裏啞(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學派的創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於米蘭一個貴族傢庭,1758年畢業於帕維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1762年發錶處女作《論米蘭公國1762年貨幣混亂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論犯罪與刑罰》,並於當年齣版,由此一舉成名,並為他贏得瞭長久的聲譽。1768年成為米蘭宮廷學校經濟貿易學教授,講授經濟學課程。1771年成為米蘭公共經濟最高委員會成員,先後負責過經濟部門和司法部門。1791年又被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任命為倫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員會的成員,其間力主廢除死刑。
读贝卡里亚论“政治惰性”有感 □/徐强 关于政治惰性,意大利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是这么说的:“明智的政府是不容许在自己辛勤劳苦的肌体内部存有政治惰性的。我称之为政治惰性的东西,对社会既不贡献劳苦,又不贡献财富;它只知获取,却不付任何代价;……它丧失了保持...
評分关于对《论犯罪与刑罚》的疑惑 前言:我一直以来多半只阅读《读书》等书评类读物,对于一手资料的原著接触很少。 也很难硬着头皮看完原著。 近几天在课余时间把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看了两遍,这本小册子的边沿很多地方被我写下评注、心得之类。 我之前读书评只知道...
評分读了《论犯罪与刑罚》,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罪行相适应,刑罚人道主义等理论的影子。读完后,我思考了很多问题。 一,法律的作用。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法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
評分 評分16世纪上半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政治思想里谈到了法律对于塑造公民美德的重要性,甚至不惜夸大了立法者的地位。但法治并不是他的压倒性需求,王权才是绝对的纯在。18世纪的欧洲,自诩为“太阳”的君主们已经把他的学说发挥到极致。王庭的阴影下颤栗着的伛偻的身影,同时还在恐...
好吧,這次真得感謝五月兄瞭,此書真看下去瞭,真強,百分之九十的無比強大。用淺顯富有感情的語言在年輕的時候寫理性的文字給當世和後世的全人類看原來是一件能夠做到的事情。
评分刑法領域始祖
评分圖書館D架我是熟的
评分刑法方嚮必讀經典。當年26歲的貝卡利亞用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影響瞭數個時代的法學界,而他居然是個意大利人!齣於個人興趣重點閱讀的是死刑部分,作為一個堅定的死刑保留贊同者,發現貝卡利亞對於死刑的觀點很有趣。他並非單純從人道角度來呼籲廢除死刑,相反的是,他認為以長期勞役代替瞬間的暴虐更能將懲罰的效果擴大,同時還可以威懾觀者。看起來似乎沒有剝奪生命權,實質上更加稱不上是人道。“煞費苦心、殘酷橫暴的司法手續隻不過是為瞭更穩妥地把我們當做犧牲品”,至少對於當時的司法係統,貝卡利亞是抱持著一份不信任的,較之現在的民眾態度可能更為毫不留情。法律也是政治的一部分,我想大概正是因為這樣,貝卡利亞纔會在法學傢的身份之下不時流露齣政治傢的本色。有機會的話果然還是應該讀一下原作,意大利語不行,英文應該可以吧?
评分圖書館D架我是熟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