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保罗·吉约姆·纪德(法语: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的早期文学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逐渐发展成反帝国主义思想。
纪德擅长虚构和自传书写,在文字间展露他的人格中,因拘谨保守的教育和狭隘的社会道德主义分裂而成的两面:冲突和至终和谐。他的作品描绘了严谨道德约束下的自由和赋权,可以感受到他为追求知性而诚朴的持续努力。他自我探索般的文字,反映了他关于如何成为完全的自己的思索,笔意所及包括在不背叛个人价值的同时,拥抱个人的性别本质。纪德的政治活动受当时社会风潮影响;他并在1936年远行至苏联后,表明抛弃共产主义。
纪德的嘴是不会说谎。因为对苏联的深沉的爱,他勇于揭露苏联社会中的黑暗。从纪德的书中,看不出他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失望,更多是对于革命的得利者(篡夺了革命领导权的官僚)的一种谴责,从纪德的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联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纪德所...
评分 评分【“苏联工人变成了不幸的困兽”:纪德眼中斯大林时代苏联工人的生存状态(书摘)】 苏联工人依附于工厂如同农村劳动者依附于集体农庄,如同[希腊神话中受惩罚的]伊克西翁[不得不]依附于[地狱的]转轮。一名工人,不管有什么理由,希望改善点处境(生活减少点困苦),他如果要变...
评分1937年6月,面对潮水般的指责声,纪德写下了访苏归来的补正。他写道:毫无疑问,任何民族都不会如此大气,投入如此险恶的一场试验。 的确如此。
评分看过《赤都心史》,书中透露出一股默默地文人情怀,略带感伤的笔调,比较纠结的心理伴以优美无比的语言,让我忘了这是本纪实文学。其实纪实并不重要,记心即可。 讲真话,让我想到了无耻的巴金。他是真话吗,一部《随想录》我看了三年,至今还没有读完,只因作者的人品流露。他...
奇怪的译文激起了对原文的好奇心,虽然对死基佬全无好感……
评分真相永远不迟。
评分罗曼·罗兰选择缄默,纪德说出了令人难堪的真实
评分纪德有《访问苏联归来》,罗曼罗兰有《莫斯科日记》,茅盾有《苏联见闻录》,对比着看很有意思
评分纪德有《访问苏联归来》,罗曼罗兰有《莫斯科日记》,茅盾有《苏联见闻录》,对比着看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