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一书生

爱国一书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兹全
出品人:
页数:378
译者:
出版时间:1997-12
价格:2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717813
丛书系列:《往事与沉思》传记丛书
图书标签:
  • 何兹全
  • 回忆录
  • 传记
  • 自传
  • 历史
  • 爱国一书生
  • 民国
  • 改组派
  • 爱国主义
  • 知识分子
  • 历史人物
  • 家国情怀
  • 文化传承
  • 思想启蒙
  • 民国风云
  • 读书人
  • 民族精神
  • 人文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何兹全,山东菏泽人.1911年9月

7日生。1935年北京大学史学系平

业。曾在日本、美国读书。1950年

从美国回国,,即在北京师范大学历

史系工作。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著有:

书,数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

《中国古代社会》。

目录信息

目录
目序
第一章 何氏家族
第二章 我的童年
第三章 青少年时代
插班南华学校
参加国民党
动乱中一年
加入改组派
第四章 在省立六中
由南华转六中
反共风刮到菏泽
闹学潮
第五章 北京读书
路上惊险
好友杨道一
中山堂迎汪
混个高中毕业
考上北大
和仙槎大哥的联系
第六章 北大四年
史学系 北大学风
读书 写文章
学生生活
玛宁寨
第七章 协助朱启贤创办《教育短波》
小序
创办缘起
拉赞助拉到陈立夫
《教育短波》出版
第八章 日本一年
去东京
补习日语
深山迷路
结识邓楚白
思想变化
回国
第九章 《教育短波》的事业和创伤
已成气候的《教育短波》
社里社外骨干队伍
我给《教育短波》带来内乱
迁往南京
在武汉
内乱再起《教育短波》停刊关门
结语
第十章 抗日战争开始前后我的思想
日本回国时的思想面貌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分析
丢掉和平幻想 以抗战求解放
全民抗战
宣传三民主义一次革命论
第十一章 运交华盖
陶随汪出走
托儿所娇儿生病
雪上加霜
十一个月的儿子动大手术
生死都属偶然
生活的支柱
“华盖”下读书写书
第十二章 三年编审混饭吃
训练委员会作编审
黄花园和苟家湾
草房和瓦房
两面楚歌
仙槎大哥和我的纪念
第十三章 安身立命处
――到历史语言研究所
命运攸关的决策
李庄生活
三篇文章
复员到南京的先遣兵
第十四章 留学美国
一路之上
哥伦比亚大学
小工主笔 研究助手
翻译《中国通史简编》
第十五章 回国
思想矛盾
跟着走
回国决策
第十六章 回到祖国
香港与大陆的冷和暖
北师大安身
情绪动荡
两种人两种世界
第十七章 三大运动
抗美援朝
土改
镇反
第十八章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忠诚老实”和肃反
由远及近的批判
鸣放和反右
第十九章 教学和科研
教学与教改
学术研究
第二十章 大跃进和大饥荒
大跃进
三年自然灾害
第二十一章 陕南四清
杨河公社
农民真苦
病在县医院
山雨欲来的时候
第二十二章 “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上)
――恐怖可怕的岁月
从《海瑞罢官》开刀
“红色风暴”
标点廿四史
要命的批斗和游斗
第二十三章 “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中)
――在临汾干校劳动
从东炼到临汾
干校生活
捡粪
访贫问苦
名胜古迹
再见,临汾
第二十四章 “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下)
――动乱结束
编教材下工厂
含辛茹苦育孙女
悲伤的1976年
第二十五章 不用着鞭自奋蹄
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访问 开会 讲学
点滴史学成就
还要作的史学工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整整一天都在看何先生的这本自传。何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见过先生几面,没有一次不是印象深刻。 第一次,听先生谈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问题。那时先生已经88岁,鹤发童颜,声音宏亮,思路清晰。讲完之后,我问到一个中西方政治何以会有如此差异的问题,先生很认真地回...

评分

整整一天都在看何先生的这本自传。何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见过先生几面,没有一次不是印象深刻。 第一次,听先生谈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问题。那时先生已经88岁,鹤发童颜,声音宏亮,思路清晰。讲完之后,我问到一个中西方政治何以会有如此差异的问题,先生很认真地回...

评分

整整一天都在看何先生的这本自传。何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见过先生几面,没有一次不是印象深刻。 第一次,听先生谈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问题。那时先生已经88岁,鹤发童颜,声音宏亮,思路清晰。讲完之后,我问到一个中西方政治何以会有如此差异的问题,先生很认真地回...

评分

整整一天都在看何先生的这本自传。何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见过先生几面,没有一次不是印象深刻。 第一次,听先生谈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问题。那时先生已经88岁,鹤发童颜,声音宏亮,思路清晰。讲完之后,我问到一个中西方政治何以会有如此差异的问题,先生很认真地回...

评分

整整一天都在看何先生的这本自传。何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见过先生几面,没有一次不是印象深刻。 第一次,听先生谈论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问题。那时先生已经88岁,鹤发童颜,声音宏亮,思路清晰。讲完之后,我问到一个中西方政治何以会有如此差异的问题,先生很认真地回...

用户评价

评分

为陶希圣的话补注。勉强可一看,陶希圣政治觉悟就够低的了,何兹全根本堪称个无知青年,说自己是中间偏左,但其实对政治根本不懂。1997年成此书,也有脸说国民党底下的知识分子都甘做奴才。自己已经决定了向X投降,用忠心换宽容,还嘲讽那些真正悲惨的知识分子心中有两党制,真是读来生气。1949年以后的回忆不看也罢。

评分

第一,很啰嗦!总是在不断的祝福他生命中的人;第二,写了一大堆关于某篇文章虽然全汉升写得不错但是他会怎么写的内容;第三,批判别人,必须比那个人段数更高;第四,提到了陶希圣关于汪精卫的说法:同样喝毒酒,陶希圣发现是毒酒就不喝了,汪精卫发现是毒酒索性全部喝了;第五,我大概还记得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可是由于我不喜欢他我打算不引用他了。第六,写完第四条忍不住爱一下汪精卫。

评分

20170117 PC 确实爱国,确实书生,可是意识形态未免也太红太专;何说要提高大众对历史的兴趣,最好就从写白话历史小说入手,又想到昨日看知乎上说历史爱好者和史学专业不同,一个回答曰前者是先有叶子后找树,后者是先有树再找叶子,话虽不错,可还停留在你高我低那个阶段上。任何科目学到后来无不是又精又钻,身在社会又难免听到些闲言碎语,最好的方法还是在生活和社交上与他人以礼相待、少横加攀比,在精神上以治学为乐,不嗤笑他人之错知不知。

评分

第一,很啰嗦!总是在不断的祝福他生命中的人;第二,写了一大堆关于某篇文章虽然全汉升写得不错但是他会怎么写的内容;第三,批判别人,必须比那个人段数更高;第四,提到了陶希圣关于汪精卫的说法:同样喝毒酒,陶希圣发现是毒酒就不喝了,汪精卫发现是毒酒索性全部喝了;第五,我大概还记得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可是由于我不喜欢他我打算不引用他了。第六,写完第四条忍不住爱一下汪精卫。

评分

翻了一遍,挺真的一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